收藏
评级

穆迪: 二季度亚太地区非金融企业仍承压,中国领先复苏

作者:陈岳洋 | 查看PDF原文 2020-07-17 14:40

久期财经讯,7月17日,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在一份新报告中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将继续对亚太区非金融企业造成压力,负面信用趋势预计在2020年内持续。

穆迪高级副总裁/部门信用总监刘惠萍称:"虽然封锁措施的放松将可支持下半年经济逐步复苏,但我们预计此次经济衰退后的复苏进程将会旷日持久。企业复苏的能力将取决于消费者需求反弹的速度,而后者则取决于政府能否降低民众对疫情扩散的担忧,从而恢复消费者信心。"

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的财政和货币刺激政策均有助于稳定金融市场,并为企业提供暂时缓冲。但是,企业的运营和融资能力仍然容易受到金融市场冲击影响,特别是如果第二波疫情出现并重新实施封锁措施。

虽然2020年第二季度亚太区受评非金融企业的负面评级行动数量已有所下降,但其评级趋势依然负面。2020年第二季度穆迪采取了86次负面评级行动,低于第一季度的120次。其中18次由主权评级引起,与印度的主权评级下调有关。若不包括主权评级引起的评级行动,金属与采矿业、能源和房地产在负面评级行动中占比最大,分别各有9次。2020年第二季度没有正面评级行动。

此外,穆迪对亚太区非金融企业的评级中,29%具有负面倾向,高于2020年第一季度的26%,也是2016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受影响最大的企业包括汽车和博彩企业,其中50%以上的发行人的评级具有负面倾向。与此同时,同期展望稳定的评级占比从71%降至69%。

最后,2020年第二季度共有5家受评企业违约,其中3家为中国企业,两家为澳大利亚企业。这5次违约使2020年上半年受评企业违约总数达到8次。

中国部分:

穆迪在报告中称,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企业的负面评级压力已经减弱,反映出中国在经济复苏方面领先于多数其它经济体的事实。截至2020年第二季度末,持稳定展望的评级占77%,与上一季度78%的水平相近(见表9)。持负面展望的评级占比从17%小幅上升至19%,为2017年第四季度末以来的最高水平。

截止第二季度末,57%的零售商的评级具有负面影响(表11)。尤其是,汽车经销商受到了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期间国内汽车销量下降的严重打击。半数的负面评级产生在运输行业,主要是受收费公路企业的负面展望影响。尽管中国交通运输部在2020年5月初宣布恢复收费,但第一季度全国交通量的大幅下降严重损害了收费公路公司的财务业绩。穆迪预计,由于近期高速公路交通量有所回升,全年的交通量同比个位数下降或持平。

穆迪在第二季度采取了23次负面评级行动。穆迪分别在能源和房地产领域采取了6次负面评级行动。油价与大宗商品的低价格给能源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信贷质量带来压力,加大了一些企业的流动性和再融资风险。对房地产开发商采取的负面行动反映出,由于持续的债务增长为其业务扩张提供资金,以及疲软的经济环境,房地产开发商的信贷指标减弱。

穆迪将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保持在1%,这是标普预测的G20国家中唯一实现GDP增长的国家。供应方面的指标,如工业生产、产能利用率和PMI均显示第二季经济将出现合理复苏。然而,不断上升的失业率和不确定的收入增长前景抑制了消费者需求。中国政府已经宣布了各种财政措施来支持经济。对企业减税降费2.5万亿元以上,有利于缓解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资金压力。中国还通过发行地方专项债和特别国债,扩大了基础设施投资。然而,消费需求疲软以及新型冠状病毒的持续威胁将继续阻碍企业在2020年下半年的恢复。

穆迪预计今年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宽松,以保持稳定的信贷环境。中国人民银行表示,将努力通过多种工具提供充足的流动性,以降低借贷成本,并将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中,特别是中小企业中。这些措施包括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下调贷款利率,以及有针对性地向受新型冠状病毒影响的企业和小规模企业提供贷款支持。2020年6月,中国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向银行系统注入了数千亿元人民币,以增加流动性。

在房地产行业,全国合同销售额已从2020年2月的低谷中恢复,并在2020年5月首次增长。随着实力较弱的开发商被挤出市场,财务状况良好的大型开发商将继续获得市场份额。穆迪相信大多数受评级的开发商拥有足够的流动性和足够的财务缓冲来承受今年的销售放缓,并满足未来12个月的高再融资需求,不过,一些低评级开发商的再融资风险仍然较高。

image.png

收藏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