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宏观

国新办举行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

作者:贾可凡 2025-01-23 10:19

久期财经讯,1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5年1月23日(星期四)上午9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和财政部副部长廖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邹澜、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肖远企介绍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原文如下: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 寿小丽: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先生,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先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先生,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邹澜先生,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肖远企先生,请他们为大家介绍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我们首先请吴清先生作介绍。

中国证监会主席 吴清:

谢谢。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蛇年春节即将来临,我们今天在国新办又一次相会,非常高兴。借这个机会,首先给大家拜一个早年,也借这个机会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资本市场的关心和支持!今天是腊月二十四,按南方是小年,昨天是北方的小年,大事儿不过夜,更不能过年,所以我们只争朝夕,今天召开这个发布会主要是经中央金融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同意,六部委印发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昨天下午已经发布了新闻稿。今天借这个发布会,我和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实施方案》起草部门的负责同志,共同介绍《实施方案》出台的背景、主要内容以及相关工作,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中长期资金是资本市场重要的专业投资力量,也是维护市场平稳健康运行的“压舱石”“稳定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支持长期资金入市。去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和其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作出非常明确的部署,强调要稳住股市,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去年9月底,中央金融办和证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推动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构建“长钱长投”制度环境的重点工作安排。《指导意见》发布实施以及支持资本市场货币政策工具等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见效,对市场稳定起到了有力支撑作用,推动市场回稳向好。

这次印发的《实施方案》,既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决策部署的又一重要举措,也是对前期《指导意见》的细化、深化和具体落实。《实施方案》聚焦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卡点堵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更加具体的举措,既立足当下,确定了各类中长期资金提高投资A股实际规模、比例的一些具体明确指标要求;更着眼长远,从建立适配长期投资的考核制度、投资政策、市场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制度安排,可以说“干货”满满。有这么几个要点:

一是提升实际投资比例。经过认真研究论证,明确了稳步提高中长期资金投资A股规模和比例的具体安排。对公募基金,明确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长10%。对商业保险资金,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这也意味着将每年至少为A股新增几千亿的长期资金。第二批保险资金的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将在2025年上半年落实到位,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后续还将逐步扩大。

二是延长了考核周期。考核周期短是多年来制约商业保险资金、年金基金等一些中长期资金扩大A股投资的一个重要卡点。实施长周期考核,能够有效熨平短期市场波动对业绩的影响。本来是个长钱,但是考核周期过短就难以长投,通过考核周期调整,能够提升中长期资金投资行为的稳定性。这次《实施方案》进一步提出公募基金、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年金基金等都要全面建立实施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大幅降低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当年度经营指标考核权重,细化明确全国社保基金五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安排。对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性突破,可以说是解决了多年要解决没解决的问题。从境内外实践经验来看,这也有利于改善各类中长期资金投资回报,实现共赢。举个例子,全国社保基金是境内参与股票投资最积极的真正的长期资金,成立20多年来投资A股的平均年化收益率达到11.6%,这是很高的。主要得益于社保基金坚持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其中的经验应该说很值得认真的总结、借鉴。

三是进一步巩固形成了落实增量政策的合力。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是一项系统工程。《实施方案》的制定过程中,中央金融办加强统筹协调,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社保基金理事会等部门和我们一起紧密协同配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共同推进形成了刚才介绍的这些具体的、有力的政策举措,这也是重要的、利长远的制度改革。在后续落实过程中,我们将继续加强沟通协作,强化跟踪问效。

我们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在各方面大力支持下,《实施方案》各项举措落地,将进一步提升中长期资金的权益配置能力,稳步扩大投资规模,改善资本市场资金供给与结构,巩固资本市场回升向好的良好局面;也将有助于中长期资金提升长期投资回报,更好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性投资理念,实现中长期资金保值增值、资本市场平稳健康运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

我就先给大家介绍到这里,谢谢。

寿小丽:

谢谢吴清主席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第一财经记者:

我们看到《实施方案》提出,对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全面实施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请问是出于什么考虑?未来如何落实这一要求?谢谢。

财政部副部长 廖岷: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大家上午好。刚才吴清主席也作了这方面的介绍,我再简要作一个补充说明。

对国有商业保险公司经营业绩实施长周期考核,是推动保险公司利用资本市场进行中长期投资的一个重要举措。首先,从保险资金的属性来看,具有来源稳定、规模较大、偿付周期较长的特点,是典型的“投资长钱”,也是资本市场重要的参与者。保险资金投资资本市场,也是国际上通行做法和基本模式,从我国国有大型商业保险公司资金运行的情况来看,加大资本市场投资力度,仍有一定空间。其次,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也需要包括更多保险资金在内的中长期投资资金的参与,以减少短期波动,增强长期发展韧性;而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也会对包括保险资金在内的中长期资金保值增值产生积极影响。

为支持保险资金加大入市力度,财政部一直积极发挥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实际上2023年10月,财政部就印发了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采取长短结合的考核方式,将商业保险公司绩效评价办法中经营效益类指标中的“净资产收益率”考核分成了“当年”和“近三年”,这两项是各占50%的权重。做这个事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国有商业保险公司优化资产配置,注重长期投资收益。

下一步,我们会按照这次《实施方案》的要求,进一步推动保险资金入市,对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制度进行修订。主要的考虑:

一是进一步提高经营效益类指标的长周期考核权重。我刚才介绍的“净资产收益率”的长周期指标考核权重调整至不低于60%,这样能增加更多的中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使考核周期更加适配长周期资金投资的周期,进一步发挥保险资金的长期资本属性。

二是实施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指标的长周期考核。通过长短期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促进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加大中长期投资力度,实现所有者权益稳定增长和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三是推动国有商业保险公司提高投资管理能力。鼓励引导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加强投资管理,提升资金长期运作能力。

我们相信,这一系列的举措将有利于引导推动国有商业保险公司更加注重稳健经营,更好开展长期投资、价值投资,更有效发挥保险资金的市场“稳定器”和经济“助推器”作用,为我国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更多动力。谢谢。

新华社新华财经记者:

去年9月26日以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请介绍一下推进公募基金改革、提高权益类基金规模和占比这两方面的情况。谢谢。

吴清:

谢谢您的问题。公募基金确实是资本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和买方力量,通过专业的投资服务帮助投资者分享上市企业的成长红利,促进经济发展与居民财富增长的良性互动。近年来,公募基金行业整体上保持稳健发展的态势。总规模从2019年的13万亿元增长到去年底的33万亿元。其中,以股票投资为主的权益类基金规模从2.3万亿元增长到8.2万亿元,权益类ETF突破3万亿元。

近年来,受股市波动等复杂因素影响,特别是前两年,部分权益类基金出现了一定亏损,公募基金行业中也暴露出经营理念偏差、公司治理存在缺陷、投资行为短期化等问题。按照去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关于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的部署,证监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深入检视剖析公募基金行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经过认真调研论证,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目前已形成初步改革方案。总的考虑是:

一是完善基金公司的治理和定位。加强党对基金行业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完善基金公司治理,推动股东会、董事会、经营层勤勉尽责,牢固树立以投资者为本的经营理念。系统改革行业考核评价体系,全面加强长周期业绩考核,这方面的要求和刚才廖部长讲的是一致的,都是要拉长考核周期。进一步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和薪酬管理制度,着力强化基金公司、高管、基金经理与投资者利益的绑定,防止出现重规模、轻回报的经营倾向,避免片面的追求规模,不重视投资者的回报。要进一步稳步降低公募基金综合费率,在已经降低基金管理费率、托管费率、交易费率的基础上,2025年起还将进一步降低基金销售费率,这样预计每年合计可以为投资者节约大概450亿的费用。这是给投资者实实在在省下来的。

二是强化功能发挥,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刚才也提到,《实施方案》明确了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长10%。公募基金的改革将会有助于实现这样一个每年增长10%的目标。我们将在公募基金改革上做以下四方面的工作。第一个是推出更多适配投资者需求的产品,加大中低波动型产品创新力度,实现浮动费率产品试点转常规。第二个是加快推进指数化投资发展,制定促进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实施股票ETF产品的快速注册机制,原则上从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注册,进一步便利各类中长期资金投资市场。第三个是强化监管分类评价引导,提高权益类基金规模占比和长期业绩等指标在监管分类评价当中的权重,引导基金公司将每年利润的一定比例自购旗下的权益类基金。第四个是督促提升核心投研能力,建立基金公司投研能力评价制度,引导基金公司强化投研核心能力建设,切实提高大类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能力。

三是加强监管执法,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完善股东股权、人员管理、市场退出等重点领域法律法规。强化对基金投资交易行为的引导和约束,坚决纠治“高换手率”“风格漂移”等过度投机行为,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基金投资中的各类违法违规,加强基金公司信息披露的社会监督,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行业文化。

目前,证监会还在进一步加强调研,听取包括行业机构、投资者等各个方面对改革方案的意见建议,也会抓紧修改完善,尽快落地实施。谢谢。

澎湃新闻记者:

我们知道,保险资金期限长,是重要的机构投资者。我想请问,在引导保险资金入市方面,金融监管总局有哪些考虑?谢谢。

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 肖远企:

非常感谢你对保险行业的关心和关注。我们知道,2024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我也在这里给大家作了解读。《若干意见》提出要“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培育真正的耐心资本,推动资金、资本、资产良性循环”。金融监管总局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引导保险资金加大股市投资力度。目前,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权益类基金的金额已经超过了4.4万亿元。

从保险资金运用看,资本市场和未上市企业股权是主要的投资方向,目前股票和权益类基金投资占比是12%,未上市企业股权投资占比是9%,两项加起来是21%,这反映出保险资金作为耐心资本、长期资本,在投资长期方面的优势和决心。

保险公司投资股票还具有较大的潜力和空间,加大股票投资也是当前保险资金资产配置比较好的策略和选择。我们将进一步优化完善保险资金投资相关政策,鼓励保险资金稳步提升投资股市比例,特别是大型国有保险公司要发挥“头雁”作用,力争每年新增保费30%用于投资股市,力争保险资金投资股市的比例在现有基础上继续稳步提高,即“两个力争”,充分发挥保险资金作为机构投资者在长期投资、价值投资方面的积极作用。

谢谢你的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实施方案》提出,持续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请问这方面的具体工作有哪些?

吴清: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谢谢。构建投资和融资协调发展、市场参与主体各尽其责、各得其所的良好市场生态,一直以来是证监会努力的方向。去年以来,证监会认真贯彻落实新“国九条”,坚持强本强基、严监严管,尊重规律、尊重规则,突出加强资本市场的基础制度建设,健全全链条的监管体系,形成了“1+N”政策体系,推动市场生态不断改善。下一步,我们还要以抓好《实施方案》落实落地为契机,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进一步加大政策供给,努力营造更加有利于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性投资的市场生态。

一是在资产端,着力推动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去年,我们制定了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出台了鼓励分红、回购等政策和规则,上市公司全年分红2.4万亿元、回购1476亿元,这些都创了历史新高。岁末年初,我们也坚决落实新“国九条”关于一年多次分红、春节前分红的部署要求,今年多次分红的企业已经有不少,春节前分红的企业也有很多,引导推动有条件的上市公司给投资者过年发红包。去年有分红条件的上市公司有九成都已经分红。今年春节前的2个月,也就是去年12月和今年1月,预计会有超过310家公司实施春节前分红,分红金额大概会在3400多亿元,家数、金额分别是去年同期的9倍、7.6倍。目前,沪深300股息率达到3%,明显高于10年期国债收益率,权益市场的投资价值进一步凸显。我们也将进一步把好市场入口关、出口关,提升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进一步增加优质上市公司供给,支持更多标杆性高科技企业登陆A股市场。同时,加强上市公司持续监管,特别是进一步完善治理,不断提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进一步多措并举做强活跃并购重组市场。上市公司也要进一步增强主动回报投资者意识,更好通过现金分红、回购注销、股东增持等一些方式提高自身的吸引力,为市场提供更多优质标的。这是市场重要的基础。

二是在交易端,不断丰富适合中长期投资的产品和工具供给。也就是要做强投资。允许公募资金、商业保险资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年金基金、银行理财等机构投资者作为战略投资者更加积极参与上市公司定增等。在参与新股申购、上市公司定增、举牌认定标准等方面,给予保险资管、银行理财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积极支持相关资金投资入市。用好用足央行互换便利工具,会同人民银行探索实现常态化的制度安排。

三是在机构端,推动不断提升专业服务能力。支持证券基金经营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开展并购重组,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一流资本市场需要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通过投资银行、投资机构建设进一步增强服务新质生产力、服务居民财富管理的综合能力。去年以来,已经有一些头部机构并购重组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我们还将引导行业机构加大人力、研究、交易以及资本等方面资源投入,提升对养老金、商业保险资金等各类中长期资金的服务能力,也包括对所有投资者的服务能力。抓紧完善基金投顾规则制度体系,实现业务试点转常规,为投资者提供更好的资金规划、资产配置服务。

四是在执法端,坚决维护市场“三公”秩序。严格落实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的要求,坚持惩、防、治并举,突出依法监管、分类监管,快、准、狠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既要抓早、抓小、抓苗头,更要打大、打恶、打重点,特别是对首恶、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绝不放过、一追到底,进一步提升监管执法的精准性、有效性。突出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针对性完善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行为约束,包括对那些恶意造假、严重侵害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等股东和实控人的违法行为,进行打击、进行约束。推动健全特别代表人诉讼、当事人承诺等制度机制,加快完善退市过程中,特别是因违法违规退市过程中的投资者保护制度机制。

总之,建设良好的资本市场生态,是市场各方的共同期待,也有非常多的内容。证监会责无旁贷,将全力做好。我们将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持续推动资本市场生态改善,使各类资金都愿意到这个市场来,并且能够在这儿留得住、发展得好。谢谢。

中国证券报记者:

全国社保基金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储备基金,意义重大,请问后续在全国社保基金优化投资考核政策方面有什么样的具体安排?谢谢。

廖岷: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我从四个方面来回答您的问题。

第一,关于全国社保基金的定位。正如您刚才所说,全国社保基金也是我们国家社会保障的一个储备基金,投资运作的基本原则是在保证资产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全国社保基金开展投资,要始终坚持这个原则。

第二,关于全国社保基金的投资配置方式。投资资本市场采用股债结合的投资结构,这是国际上各类养老基金的通行做法。我国全国社保基金适度投资股票市场,有利于拓展基金增值渠道,能够提高投资配置灵活性。现行投资管理政策中明确了全国社保基金股票投资的比例上限,也确保其投资股票的规模能够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保持在合理区间。目前,全国社保基金股债投资的比例大体为四六开,配置结构总体合理,成立以来投资收益很稳定,也取得了较好的投资收益。刚才吴清主席专门作了这方面介绍,我就不再重复了。

第三,关于全国社保基金和资本市场的关系。从资本市场运行规律来看,包括债券和股票在内的资本市场和全国社保基金可以相辅相成。全国社保基金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投资者,其长期稳健的投资策略有助于推动资本市场健康运行,进而又能够提升基金本身的投资回报,所以两者之间是可以形成良性循环的,而且从过去的投资效果来看,也证明了这一点。

第四,关于中央财政支持做大做强全国社保基金。财政部作为社保基金会的管理部门,会持续的做好全国社保基金的补充,在强化基金保障能力的同时,支持注入的资金加大投资资本市场力度,而且要采取更多灵活的股票投资组合,为资本市场的向好发展持续提供支撑,也实现基金保值增值和资本市场稳健运行的双赢。

下一步,财政部将抓紧落实《实施方案》。此外,对于后续具体安排,我们正在抓紧做好两项工作。

一是优化完善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制度。我们修订了全国社保基金境内投资有关管理办法,而且向社会公开征求了意见。对于社保各界反馈的意见,财政部现在正在抓紧研究、吸收,待履行程序后,将尽快和大家正式见面。修订后的办法结合金融市场最新的发展形势,优化了不同投资品种的比例,进一步提高了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的力度和灵活度。

二是健全全国社保基金投资运营长周期考核体系。我们正在研究完善全国社保基金的长周期考核体系,细化完善5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机制要求,拟从风险管理、保值增值等不同维度对基金投资运营情况进行考核,兼顾基金短期的投资收益和长期的保值增值目标,铸牢长周期投资的理念,真正有力支持我国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谢谢您的提问。

经济日报记者:

推动社保基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是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的重要内容,请问人社部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谢谢。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 李忠:

谢谢你的提问。正如你提到的,推动社保基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是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的重要内容。刚才廖部长也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的有关情况作了介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完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职业)年金基金投资政策和监管制度,推动市场化投资运营规模持续扩大、投资管理日益规范、基金保值增值水平稳步提高,既增强养老保险制度造血功能和自我平衡能力,也为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中长期资金力量。

在推动社保基金市场化投资运营过程中,安全性始终是我们第一位的考量。下一步,我们将在确保基金安全的前提下,按照规范、稳健、专业化、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更加注重基金中长期收益,健全长周期考核机制,持续完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职业)年金基金投资政策,健全投资监管体系,推动基金取得稳健投资收益。通过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与稳健的投资策略,能够实现社保基金保值增值。谢谢。

证券日报记者:

去年央行设立了两项资本市场支持工具,市场也比较关注这两项工具的落地情况。前些天,人民银行联合证监会召开了座谈会,请问目前这项工作有何最新进展?谢谢。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 邹澜:

谢谢您的提问。2024年以来,人民银行多措并举,为金融市场营造良好的流动性环境。综合运用了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还创新启动了期限更长的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满足银行体系的流动性需求。去年两次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共1个百分点,两次下调央行政策利率共0.3个百分点,力度是近年来最大的。这些政策措施为整个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我们还创新设立了两项工具,也就是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以及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以提升上市公司和行业机构的融资能力和投资能力为政策目标,支持这些机构更好发挥市值管理和维护市场稳定的作用,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同时,这两项工具也体现了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职能的拓展和新的探索。就像刚才吴清主席提到的,我们还将探索常态化制度安排。目前,这两项工具实施进展顺利,为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提振市场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中,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已经开展了两次操作,合计金额1050亿元。去年10月操作的500亿元,已经全部用于融资增持股票。今年1月操作的550亿元,行业机构已经可以随时用于融资增持股票。在多方面政策支持下,证券公司自营股票投资规模明显增长。经过几个月的磨合,这项工具各方面的业务流程已经完全顺畅,在充分的政策空间和《实施方案》带动下,预计业务规模和响应速度都将会有较大提升。

另外一项工具,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也受到市场广泛欢迎。为了进一步发挥政策工具稳定资本市场的作用,人民银行结合市场关切,不断优化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的政策安排,尤其是针对贷款比例、期限等核心政策要素,已经将申请贷款时的自有资金比例要求从30%降到了10%,将贷款最长期限由1年延长到了3年,并且鼓励银行发放信用贷款,便利银行开展贷款业务,充分满足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融资需求。前些天,人民银行和证监会又专门召开了座谈会,座谈会上金融机构普遍认为,主动开展市值管理的上市公司都是经营效益比较好、管理层对自身业务发展有充分信心的优质企业,股票回购、增持贷款有望成为银行业新的业务增长点。金融机构将以政策工具实施为契机,充分发挥客户和网点优势,持续完善对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全方位、综合性金融服务,实现银行和企业共同发展。截至目前,金融机构已经和将近800家上市企业及主要股东达成了合作意向,已经有超过300家上市公司公开披露了打算申请股票的回购、增持贷款,金额上限超过了600亿元,这里面市值百亿以上的公司占比超过了四成,贷款按照利率优惠原则定价,平均利率水平大概在2%左右。

下阶段,人民银行将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前期实践经验和业务开展情况,不断优化相关政策,提升工具使用便利性,适时推动工具扩面增量,相关企业和机构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获得足够的中长期资金增加投资。

谢谢。

寿小丽:

继续提问,最后两个问题。

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

前期金融尽管总局推动开展了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请问进展如何?下一步还有哪些考虑?另外,投资者非常关心房地产市场的情况,请问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工作进展如何?谢谢。

肖远企:

非常感谢你的提问,你刚才其实是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关于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的情况。2023年10月份,金融监管总局批复同意了中国人寿和新华人寿两家保险公司通过募集保险资金试点发起设立证券投资基金,规模是500亿元,投资股市并且长期持有。基金设立一年多来,运行比较顺利,实现了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综合动态平衡。据了解,基金收益还是很可观的,基金继续看好股市的投资价值。目前,其他保险公司也在积极申请参与这个试点。我们对第一批试点,就是刚才讲的中国人寿和新华人寿募集的500亿投资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很有必要,所以我们将全力予以支持。第二批试点今后在机制上比第一批试点会更加灵活,基金可以是单独由一家保险公司发起设立,也可以由两家或者两家以上的保险公司联合发起设立。第二批试点的规模现在拟定1000亿元,我们准备在今后几天,就是在春节前,先批500亿,马上到位,投资股市。后续还将根据保险公司的意愿和需要来逐步扩大参与试点保险公司的数量和基金规模。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你刚才提到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情况是这样的,这项机制是在2024年初建立的,目前来看,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这里通报几个数据,截止到去年底,商业银行房地产“白名单”项目贷款金额是5.03万亿元,超过了原来预计的4万亿元的预期目标。截止到1月22日,贷款金额又增加了5700亿元,房地产“白名单”项目的贷款金额现在已经到了5.6万亿元。“白名单”机制为房地产项目建成交付提供了充足稳定的资金保障。在这项机制下,我们确立了这样一个原则,就是“应进尽进、应贷尽贷、能早尽早”,也就是说符合“5+5”条件标准的房地产项目均应该纳入“白名单”项目管理,实现“应进尽进”。项目进入“白名单”后,银行建立绿色通道,积极予以融资支持,实现“应贷尽贷”。而且,还允许银行将全部贷款提前发放到房地产项目公司开立的项目资金监管账户,实现“能早尽早”,从而确保项目能够及早开工,中间不断工。截止到目前,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已经支持了1400万套住房建设交付。近期,房地产市场出现了积极变化,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在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我们今后将继续发挥这项机制的作用,引导金融机构稳定对房地产行业的融资,发挥不同融资工具的独特优势,形成组合效应,提高精准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同时,也会积极探索和总结“白名单”机制的经验和良好做法,尽快优化相关的房地产融资制度,以适应和促进房地产高质量发展。谢谢。

寿小丽:

最后一个问题。

凤凰卫视记者:

外资是中长期资金的重要力量,请问在下一阶段,在吸引和便利外资投资A股市场方面有哪些安排?谢谢。

吴清:

谢谢您的问题。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近年来,证监会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金融开放的总体安排,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外资政策,深入推进市场、产品、机构双向开放。持续放宽合格境外投资者准入条件,扩大投资范围。优化境外上市备案制度,完善境内外上市联动机制,有序拓展资本市场跨境互联互通,推动A股纳入明晟、富时罗素、标普道琼斯等著名国际主要指数。支持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开展业务,已经有26家外资控股或者是外商独资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等机构相继获批成立。总的看,外资参与A股市场投资的便利性、稳定性持续提升,外资参与中国资本市场的良好生态正在形成。

从外资参与A股市场投资交易的情况来看,截至去年底,有866家QFII获得了投资资格,外资通过QFII、沪深股通这两个渠道共持有A股大约3万亿元人民币。可以说,外资是目前A股市场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外资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中长期资金,包括相当多全球知名的主权基金、养老金、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等,多年来积极参与A股市场,也对资本市场稳定发展作出了贡献。

我想强调的是,证监会始终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改革方向,坚持改革和开放相统一,为国际投资者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支持各类外资主体参与A股市场,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下一阶段,我们将坚决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对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开放作出的一系列部署,进一步增强政策的稳定性、透明度和可预期性,进一步提高跨境投融资的便利性,提升A股投资吸引力。一是进一步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完善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二是丰富跨境投资和风险管理产品供给;三是持续强化与国际投资者的沟通联系,推动解决外资机构的关切、合理诉求等,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四是加强资本市场开放条件下的监管能力建设,维护市场稳定运行。

中国经济前景光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我们欢迎更多外资投资A股市场,参与分享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机遇。谢谢大家!

寿小丽:

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参与。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大家再见。

收藏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