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普:上海建工(600170.SH)有充足财务空间应对行业挑战
久期财经讯,4月28日,标普表示,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Shanghai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简称“上海建工”,600170.SH)即便面对行业挑战也能保持稳健。尽管盈利可能收缩,但在严格的财务管理和聚焦上海的业务布局下,该公司未来24个月内应能有效控制杠杆水平。
中国的工程和建筑行业正在应对持续的挑战。基础设施投资增长放缓、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以及一些项目方的资金紧张,将给行业内企业的运营和财务业绩构成压力。
虽然标普预计上海建工收入和EBITDA将进一步下滑,但上海建工(BBB/稳定/--)凭借其在上海区域的高度集中布局、良好的营运资金管理以及审慎的投资策略,其杠杆率仍可维持在评级容忍范围内。
住宅建设需求疲软可能导致上海建工今年营收下降10%,此前2024年已录得1.4%的跌幅。住宅建设业务占公司总收入60%以上。标普认为公司将更加审慎地选择新订单,以控制回款风险。去年公司新签建筑合同额下降7%,这将制约未来一至两年的业务扩张。
标普的营收预测还考量到其房地产开发业务持续收缩——去年预售量下跌45%。新开工面积的大幅下滑也将减少对混凝土、石材等工业产品的需求。
行业竞争加剧将继续影响上海建工的盈利能力。由于价格压力,住宅、基建和专业工程三大板块去年毛利率下滑0.4-0.6个百分点。标普预计,通过优化项目结构和强化成本管控,2025-2026年上海建工的EBITDA利润率可维持在2.8%-3.0%(2024年为3.0%,2023年为3.3%)。据此测算,该公司经调整年度EBITDA将在今明两年降至76亿至78亿元人民币。
上海建工的营运资金管理仍是关键杠杆驱动力。虽然2024年该公司的EBITDA仅缩减9.22亿元人民币,但经营性现金流却减少了88亿元人民币(降幅42%),主要是由于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延长及营运资本变动现金流入减少所致。不过得益于资本开支缩减和股权投资审慎,上海建工的自由经营现金流仍保持正值。随着债务规模与经营利润同步下降,2024年,债务/EBITDA比率稳定在3.3倍。
标普认为,未来两年加速应收款和库存周转仍是上海建工的工作重点。公司近年来持续降低了与投资挂钩项目及民营房企住宅项目占比以控制坏账风险。
同时,上海地区的新签合同占比从2021年61%升至2024年72%,依托上海市政府的雄厚财力,未来一至两年回款质量有保障。上海建工在房地产开发业务保持审慎态度也使该板块营运资金需求有限。
标普估计,2025-2026年上海建工将继续产生正向自由营运现金流,在EBITDA下滑背景下仍可实现适度债务偿还。预计期间债务/EBITDA比率将维持在3.3-3.7倍,远低于标普的4.0倍的评级下调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