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中资离岸债发行规模同比增长25%,财政部时隔9年再次在英国伦敦发行离岸人民币国债
久期财经讯,7月4日,2025年上半年中资离岸债总发行规模约1166亿美元,相较2024年上半年增长25%。具体而言,主权债折合约270亿美元(同比增长21%),政府债约81亿美元(同比增长376%),城投债约283亿美元(同比增长21%),金融债约248亿美元(同比下降13%),产业债约233亿美元(同比增长118%),地产债约51亿美元(同比下降25%,其中涉及重组发行为28亿美元) (统计口径:按起息日计算;剔除可转债、可交换债和存单)。
剔除地产板块涉及违约重组发行的规模后,2025年上半年中资离岸债实际发行规模约1138亿美元。
今年上半年,主权债规模同比增长21%至270亿美元。中国财政部在香港特区共发行了三期国债,规模共计375亿元人民币。除此之外,财政部在英国伦敦成功簿记发行了首笔60亿元人民币绿色主权债券,获得了国际投资者的踊跃认购。中国财政部时隔9年第二次在英国伦敦发行人民币国债,对于进一步深化和支持中英绿色和经济金融领域交流合作,支持稳定国际投资者信心、稳定市场预期具有重要意义。财政部表示,2025年财政部将在香港特区,分六期发行680亿元人民币国债。
与此同时,央行今年上半年在香港特区共发行了1500亿人民币央票,同比几近持平。
香港特区政府发行离岸人民币、港币、美元、欧元债券,规模大幅增长至约81亿美元(其中增发规模约8亿美元),增幅达到376%。
美元债平均融资成本上升,欧元债发行回暖
2025年上半年期间,中资企业发行离岸债多数仍以离岸人民币和美元计价,具体来看:
以离岸人民币计价的债券共175只,规模折合约428亿美元,在一级市场的占比约37%,平均融资成本为4.74%(2024年全年:5.18%);从上市情况来看,37%的债券在MOX澳交所上市,港交所上市的债券和未上市债券占比均为28%,新交所等地上市的仅占6%;
以美元计价的债券规模为592亿美元,共266只,平均融资成本为5.92%(2024年全年:5.87%);
以港元计价的债券共87只,发行金额占比为9%,同比几近持平;
以欧元计价的债券占比小幅度上升至约3%(2024年上半年为1%),较多由金融和城投企业发行,平均息票率为3.62%。
据久期财经统计,2025年上半年,共有250家中资企业成功发行了504只离岸债券,平均单只规模上升至1.62亿美元(2024年上半年为1.3亿美元)。共有181家城投企业发行离岸债,其中首次在离岸发债的城投企业达到了41家,金融、产业和地产板块的发债主体分别有35家、23家和11家,与去年同期相近。
从板块发行规模占比来看,产业板块从2024年上半年的11%上升至20%,政府债从2%上升至7%,而金融板块的比重从31%下降至21%,其他板块的占比几近持平。
产业债发行热度提升,民营房企重回离岸市场
自2024年下半年起,产业板块融资活跃度逐步提升。在今年上半年期间,除了常见的香港机管局、港铁公司等港资发行人外,多家内资企业在时隔多年后重返离岸债券市场,其中包括中国宏桥、首创集团、山东黄金集团、复星国际等优质企业。产业板块的可转债、可交换债券发行数量显著增多,中石化集团、阿里巴巴分别发行了77.5亿港元和120亿港元可交换债券;百度、哔哩哔哩等多家企业发行了可转债,规模折合约78亿美元,平均票面利率1.74%。
2025上半年城投板块的发行模折合约283亿美元,181家企业发行了278只离岸债,其中的41家为首次参与离岸发行,83%的债券期限为3年期,平均单只债券的融资规模上升至1.02亿美元。
今年上半年,城投发行人选用直发结构(149亿美元)发行离岸债的比重上升至53%,担保结构债券共105只(其中51只由融资担保公司提供担保),规模为109亿美元,占比39%,备证结构发行下降至25亿美元。
民营房企在上半年回归离岸债券市场。据本网站统计,地产板块发债规模仍保持在较低水平,1至6月的发行总额同比下降约25%至51亿美元。但值得注意的是,越秀房产信托、绿城中国、新城发展等在上半年期间成功发行了离岸债,新城发展的3亿美元新发为近三年来首家非国企开发商定价的美元债,或意味着市场对该类房企重新开放融资。
远洋集团和粤港湾控股因企业重组发行了离岸债,规模分别为57亿美元(含29亿美元强制可转债)和2.65亿美元强制可转债。另外,中骏集团控股和融创中国的重组近期获得进展,方案得到部分债权人的支持。
未来12个月大规模自贸区离岸人民币债到期,地产板块持续融资净流出
据久期财经数据显示,2025年7月将有26只中资离岸城投债面临到期,规模折合约40亿美元,其中约4亿美元自贸区离岸债即将到期。目前,存续自贸区离岸债共计174只,规模约1159亿元离岸人民币(折合约162亿美元),未来12个月到期规模约1126亿元离岸人民币(折合约157亿美元)。
6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5年陆家嘴论坛上宣布了八项重磅金融开放举措,其中第五项有关发展自贸离岸债,引起了市场的关注。这将遵循“两头在外”的原则和国际通行的规则标准,拓宽“走出去”企业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优质企业的融资渠道。优化升级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实现优质企业与境外资金高效融通,提升跨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助力上海高水平对外开放。
地产板块融资方面,6月融资净额约为-52亿美元。今年上半年融资持续净流出,累计流出额为202亿美元,下半年将有156亿美元离岸地产债到期。
分析师语
2025 年上半年中资离岸债市场呈现稳步增长态势,越来越多的优质企业陆续回归,展现出强劲的韧性与活力。较好的供需结构使得境外高收益债券跑赢境内外信用债。
2025年上半年,境外市场受美国关税政策调整、美联储降息预期摇摆、美国被全面下调主体评级等多重因素扰动,呈现复杂波动态势。长短期美国国债拍卖情况分化态势深刻反映出当前市场情绪的审慎与分化。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近期通过稳定币工具为巨额到期美债 “续命”,试图缓解短期偿债压力。然而,特朗普政府力推的 “大而美” 法案,预计将导致3.3万亿至3.9万亿美元的赤字扩张,并进一步提高美国债务上限。市场对美国财政可持续性的担忧持续升温,直接推动美元指数跌至2022年年初以来最低点,同时美债收益率呈现持续上升态势。最新消息显示,该法案已获众议院通过,特朗普将于今日正式签署生效。
另一方面,7月9日是美国政府暂停征收所谓 “对等关税” 的90天截止期限。市场普遍担忧,若相关关税政策重启实施,可能导致美国通胀中长期承压走高,不过短期内其影响尚未在CPI数据中显现。在此背景下,美联储陷入政策两难境地,降息时间表仍不明确,近日公布的6月非农大超预期,7月份降息预期骤降,9月降息25bps的支持率为67.9%。
香港特区政府也在今年5月21日立法会通过《稳定币条例》,将在8月1日正式实施,根据新规,合规的稳定币有望在2025年年底前正式推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香港特区政府及金融监管机构将致力营造有利的市场环境,配以必要的监管措施,推动发行人把稳定币应用推展至不同场景,助力解决企业经商以至市民生活中的实质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