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誉:确认招商银行(03968.HK)“A-”长期外币发行人评级,展望“稳定”
本文来自“惠誉评级”。
7月18日,惠誉评级已确认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招商银行)的长期外币发行人主体评级为'A-'。展望为稳定。惠誉同时确认该行的短期发行人主体评级为'F1',政府支持评级为'a-',生存力评级为 ‘bb+’。
关键评级驱动因素
发行人主体评级受政府支持因素驱动:招商银行长期发行人主体评级的驱动因素在于惠誉评定其获政府支持的可能性很高——这体现在其政府支持评级中。惠誉的支持评估结果是基于该行的规模、国内重要性和领先的零售业务及其母公司中国大型国有集团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招商局集团)的持股。
入选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惠誉对招商银行政府支持评级的评定考虑到,该行被中国监管机构纳入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交行,A/稳定)在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分组中位列同一组别。惠誉认为,中国实施恢复和处置计划不会显著削弱政府提供支持的前景。
发行人主体评级并不受生存力评级驱动:惠誉授予招商银行的生存力评级低于其'bbb-'的隐含生存力评级,反映出惠誉认为该行的风险状况对其财务状况构成负面影响。这令生存力评级降至'bb+'的风险状况评分。不过,该行的发行人主体评级并不受生存力评级驱动。
经营环境稳定:惠誉预测, 2025年、2026年中国GDP增长率将分别为4.2%、3.9%,而惠誉此前在2025年4月的预测分别为3.9%、3.8%。惠誉预期,在持续不确定的全球贸易环境下,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将推动内需增强。中国短期内支持实体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可能导致信贷增速出现波动,但中期内银行业信贷增长应能保持适中水平,以支撑系统杠杆率保持稳定。
惠誉授予招商银行‘bbb-’的经营环境评分,高于‘bb’评级类别的隐含评分,因为惠誉认为中国稳健的外部融资条件及庞大而多元化的经济(反映在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A'/稳定)中)所提供的金融与经济稳定性将高于隐含评分所对应的水平。
零售业务强劲:招商银行的业务状况评分为'bbb-'反映该行强劲的零售业务支撑其财务表现优于其他同业,并使得其能够保持比其他股份制银行更低的融资成本。不过,该项评分低于'a'类别隐含评分,原因在于该行管理层及公司治理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中国并不罕见,因为政府在困难时期往往会向银行施压为部分借款人提供支持。根据惠誉的评级标准,业务状况评分通常会受经营环境评分的制约和限制,经营环境评分限制了业务状况的评估。
风险状况改善:惠誉已将招商银行的风险状况评分展望自稳定调整至正面,以反映该行影子银行业务敞口下降、信贷增长偏好减弱。若该行中期内能够保持审慎的增长,并继续改善影子银行业务的透明度,其评分有可能被上调。与其他中型银行相比,招商银行的授信标准更为严格,该行的业务重心为中国更为发达地区发起的消费贷,尤其是个人住房抵押贷款。
高拨备覆盖率:惠誉已将招商银行的资产质量评分展望自稳定调整至正面。这反映出,得益于该行近年来风险偏好减弱和积极处置不良贷款,其资产质量风险有所降低。此外,本次调整的原因还在于,2023年资产分类新规出台后,该行透明度改善且确认政策增强。若前述趋势持续,评分可能会被上调。
截至 2025 年第一季度末,该行披露的不良贷款率为0.9%,较为稳定。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末,招商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为437%,为中型银行最高水平,这缓解了其资产质量风险。尽管如此,惠誉授予招商银行'bb+'的资产质量评分,低于‘bbb’评级类别的隐含评分,以反映其较大的类信贷业务敞口。
盈利小幅趋弱:惠誉预期,由于国内经济仍然面临挑战,未来一或两年内,招商银行的盈利水平将小幅趋弱,营业利润与风险加权资产之比将从2024年的2.6%小幅下降至2.4%。但招商银行的盈利水平将仍得益于与其他中型银行相比较低的减值损失计提水平和融资成本,以及其手续费收入更高的贡献度。
资本充足率为同业最高:惠誉将招商银行的资本水平和杠杆率评分自‘bb+’调整至‘bbb-’,以反映其资本水平持续增强。截至 2025年第一季度末,招商银行披露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4.9%,在惠誉授评中资银行中最高。惠誉预期,受具韧性的盈利能力的支撑,在未来一或两年内招商银行该比率将上升至15%以上。
融资业务高于同业:惠誉预期,未来一或两年内,惠誉计算的招商银行的贷存比将保持稳定。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末,该比率为76%,处于中型银行中最低水平,与大部分国有银行相当。得益于其零售业务及在中国的高净值客户资源,招商银行在中型银行中拥有最大规模的零售存款基础(按金额衡量)和较低的融资成本。
评级敏感性
可能单独或共同导致惠誉采取负面评级行动/下调评级的因素包括:
长期发行人主体评级和政府支持评级
若惠誉认为中央政府向招商银行及时提供特别支持的意愿减弱,将令该行的评级下调甚至于下调多个子级。政府支持意愿减弱可能源自趋严的恢复与处置框架,招商局集团作为主要国有企业集团的重要性下降,或政府对该公司的所有权和影响力显著减弱。
此外,若招商银行的零售业务特别是零售负债的下降,令其系统重要性下降,亦可能使惠誉对该行采取负面评级行动。
生存力评级
- 该行委外投资或理财产品重归高速增长推高其风险偏好,这可能会对该行信用状况产生负面影响。这可体现为该行财务指标持续恶化,例如下列核心指标组合:
- 四年平均减值贷款率升至并维持在4.0%左右(2024年末该行披露的减值贷款率四年均值为0.9%)——尽管惠誉对该行资产质量的评估还将考虑其他指标(例如关注类贷款和表内外资产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并考虑该行披露的财务指标是否(以及在何种程度上)低估了资产质量的恶化;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降至11.0%左右,且无可靠的计划令该指标恢复至当前水平。
可能单独或共同导致惠誉采取正面评级行动/上调评级的因素包括:
长期发行人主体评级和政府支持评级
若中国政府更明确地表示向招商银行提供支持,或招商银行与国有银行类似的政策职能性增强,也会对该行信用状况产生正面影响。
生存力评级
若该行的风险偏好持续改善,例如影子银行业务持续下降或者这些业务的透明度持续提升,同时该行内生资产质量在趋弱的经济环境中仍保持韧性,将对该行生存力评级产生正面影响。
其他债务和发行人评级:关键评级驱动因素
招商银行的短期发行人主体评级是该行两个可选长期发行人主体评级中的较高值,这反映出惠誉预计短期内该行获得政府支持的确定性更强。
招商银行的发行人主体评级(xgs)由其生存力评级驱动。惠誉确认该行的长期发行人主体评级(xgs)、短期发行人主体评级(xgs)分别为‘BB+(xgs)’、‘B(xgs)’。
其他债务和发行人评级:评级敏感性
可能单独或共同导致惠誉采取负面评级行动/下调评级的因素包括:
惠誉若下调招商银行的长期发行人主体评级至'BBB'或更低评级,亦将下调该行的短期发行人主体评级。
惠誉若下调招商银行的生存力评级,亦将下调该行的长期发行人主体评级(xgs)。若其长期发行人主体评级(xgs)下调至'B-(xgs)'以下,则短期发行人主体评级(xgs)亦可能下调。
可能单独或共同导致惠誉采取正面评级行动/上调评级的因素包括:
惠誉仅在上调招商银行的长期发行人主体评级至'A'或更高评级后,才会上调该行的短期发行人主体评级。
惠誉若上调招商银行的生存力评级,亦将上调该行的长期发行人主体评级(xgs)。若其长期发行人主体评级(xgs)上调,则短期发行人主体评级(xgs)亦可能上调。
生存力评级调整
惠誉授予招商银行'bb+'的生存力评级,低于'bbb-'的隐含评级,调整原因如下:风险状况(负面)。
惠誉授予招商银行‘bbb-’的经营环境评分,高于‘bb’评级类别的隐含评分,调整原因如下:主权信用评级(正面)。
惠誉授予招商银行‘bbb-’的业务状况评分,低于‘a’评级类别的隐含评分,调整原因如下:管理层和公司治理(负面)。
惠誉授予招商银行‘bb+’的资产质量评分,低于‘bbb’评级类别的隐含评分,调整原因如下:类信贷业务敞口(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