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评级

惠誉:确认光银国际“BBB+”长期发行人评级,展望“稳定”

作者:惠誉评级 2025-09-02 15:19

本文来自“惠誉评级”。

9月2日,惠誉评级已确认光银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光银国际)的长期发行人主体评级为‘BBB+’、股东支持评级为‘bbb+’。发行人主体评级的展望稳定。

光银国际总部位于香港特区,是母行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光大银行,BBB+/稳定)唯一从事境外投资银行业务的控股公司。此外,光银国际亦作为拓展光大银行金融产品的平台,服务该行客户日益增长的跨境资本市场融资和资产管理需求。

关键评级驱动因素

评级受支持驱动:光银国际的评级反映出惠誉预期,光银国际承压时将获得光大银行的特别股东支持。光银国际的评级与光大银行的评级等同凸显了光银国际为光大银行境外投资银行业务营运所发挥的关键角色和光银国际若违约将造成母行严重的声誉风险。

光银国际由光大银行全资拥有,且二者的管理与经营高度融合。光大银行的评级锚定于中国主权政府(A/稳定)的支持,我们认为必要时此等支持会流向光银国际。稳定展望反映母行的评级展望,这是基于二者的强联结以及光大银行提供特别支持的可能性极高。

香港特区市场的广度与深度:随着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和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放宽上市规则并为特专科技公司推出“科企专线”吸引更多创新企业上市,香港特区资本市场融资活动不断扩容。内地A股首次公开募股市场(IPO)放缓及“中国+1”战略促使中资企业将香港特区作为替代融资渠道,同时,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亦推动美股中概股返港上市。

IPO活动升温,2025年上半年募资金额达1,070亿港元(136亿美元),较2024全年增长21%,2024年则较2023年同比增长90%。2025年迄今,香港交易所IPO募资规模位居全球主要交易所之首。惠誉预期,随着中国计划扩大债券“南向通”,并已提高互认基金机制的额度——允许香港特区注册成立的基金在中国境内市场募集最高达在管资产80%的资金,香港特区资本市场的深度将加深。随着境内投资者寻求更高收益,这些变化正推动香港特区市场流动性的提升。

战略联结强:光银国际作为光大银行唯一一家从事境外投资银行业务的子公司,依托母行广泛的客户基础来支持中国内地以外的资本市场交易。该公司全面的境外投资银行和资产管理服务助力光大银行确保客户黏性并拓展金融服务产品品类,强化集团的市场地位。

与母行高度融合:光银国际在品牌、战略及业务拓展方面与光大银行紧密协同,这反映出母行垂直参与管理及董事会事务。光大银行对光银国际的运营及风险状况保持密切的监督,通过明确的限制与持续的监督实施关键人事任命及风险控制。

中等的独立信用状况:惠誉评定光银国际的独立信用状况低于投资级评级,原因在于,光银国际在竞争激烈的经营环境中市场地位有限、业务固有周期性及易受中国境外债券市场波动影响的投资组合令其面临市场风险敞口。

2025年获利有望复苏:在提高存续房地产债券的预期信用损失计提拨备之后,2024年光银国际录得亏损。随着市场情绪好转及信用损失计提下降,2025年上半年光银国际扭亏为盈。惠誉预期,随着市场成交量增强、负利差现象逆转以及预期信用损失计提减少,将进一步支撑2025年获利回升。2025年上半年,香港特区股市日均成交额较2024年增长101%,恒生指数上涨20%、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上涨19%。

评级敏感性

可能单独或共同导致惠誉采取负面评级行动/下调评级的因素包括:

惠誉若下调光大银行的评级,可能反映中国政府为光大银行提供及时支持的意愿或能力发生任何变化,该下调行动也将对光银国际产生同样的影响。

惠誉若下调光银国际的评级,也可能由光大银行提供特殊支持的意愿改变而触发。尤其是,因母子公司之间存在交叉加速到期条款,惠誉对子公司违约对母行造成的声誉风险评估发生变化,可能导致惠誉下调光银国际的评级。惠誉对于光大银行提供支持的意愿评估发生改变,也会考量光大银行与光银国际之间的关联性是否减弱,取决于光银国际在集团中的角色职能、二者管理营运上的融合程度及光大银行对光银国际的持股状况。

可能单独或共同导致惠誉采取正面评级行动/上调评级的因素包括:

由于光银国际的评级与光大银行的评级等同,这意味着只有在惠誉上调光大银行评级的情况下才会考虑上调光银国际的评级。

收藏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