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普:确认中化国际(600500.SH)“BBB+”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展望“稳定”
久期财经讯,10月20日,标普确认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Sinochem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简称“中化国际”)的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为“BBB +”,同时维持稳定的评级展望,该展望与其中化国际母公司的展望一致。
标普认为,中化国际仍将是中国中化旗下具有高度战略意义的子公司,在发展和壮大集团材料科学业务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而材料科学业务是集团两大最重要业务板块之一。
近年来,中国中化一直在重组资产,整合相似业务线,以提高运营效率和协同效应。例如,中化国际拟从集团内另一家公司收购南通星辰合成材料有限公司(Nantong Star Synthetic Materials Co. Ltd)。作为集团材料科学板块下的关键子公司和上市平台,中化国际未来可能会获得更多资产。
中化国际的杠杆率可能会保持在高位。这是由于过去几年对新项目进行了大量投资,以及过去三年化工行业处于下行周期。因此,标普预计该公司2025 - 2026年的债务与EBITDA比率将维持在13倍 - 17倍,而2024年为25.5倍。标普已将中化国际的独立信用状况(SACP)评估从“bb - ”下调至“b + ”。
自由经营现金流(FOCF)为负将使中化国际的债务维持在较高水平。过去五年,为资助新项目,该公司调整后的债务已增加近一倍。在化工行业下行周期中,疲软的经营现金流将阻碍该公司削减债务,即使其主要项目已投产并产生现金流。
与此同时,中化国际已开始降低资本支出(capex),并继续积极管理营运资金。未来两年,其年度资本支出将降至17亿元人民币,而2021 - 2022年期间曾达到83 - 86亿元人民币的峰值。
中化国际作为中央政府旗下唯一化工类国有企业(SOE)的核心子公司,这一地位应有助于其利用集团强大的银行关系和良好的融资渠道。因此,该公司应能够继续为银行贷款进行展期再融资,并获得较低的利率,从而支持其偿债能力。
部分关键化工品利润微薄的情况将持续拖累中化国际在2025-2026年的盈利能力。这主要涉及高性能材料与中间体板块的核心产品,包括环氧树脂、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芳纶纤维及氯苯类产品。随着2024年公司C3石化项目全面投产,该板块已成为中化国际最大的收入来源,2024年贡献公司总收入的三分之一,预计2025-2026年占比将进一步提升至40%左右。
由于产能严重过剩,该板块盈利能力将持续疲软。行业开工率维持低位,2024年板块毛利率已跌至负值。虽预计2025-2026年通过行业装置停产检修、中化国际项目产能释放及运营效率提升,毛利率将小幅回升至低个位数水平,但受新增产能影响,利润率难以实现大幅反弹,复苏基础仍较脆弱。
剔除贸易分销业务后作为中化国际第二大收入来源的橡胶化学品板块,仍能维持略高于20%的毛利率。该板块虽面临供应过剩压力但程度较轻,凭借在细分市场的优势竞争地位,中化国际有望守住当前利润水平。
此外,低利润率的贸易分销业务收入占比下降,也将对中化国际整体盈利能力形成温和支撑。
标普预计公司EBITDA利润率将从2024年1.8%的谷底水平,提升至2025-2026年间的2.9%-3.8%。
稳定的评级展望反映了标普的观点,即在未来24个月内,中化国际将继续是中国中化高度战略性的子公司。
标普预计中国中化将继续保持其作为全球领先化工企业的地位,其业务布局和产品结构具有地域与产品多元化优势。中国中化的杠杆水平在未来24个月内将保持高位,主要原因是其材料科学板块在行业下行周期中盈利能力疲软。标普评估认为,中国中化在需要时获得政府特别支持的可能性极高。
标普还预计,中化国际在未来两年内将继续凭借其已建立的全球分销网络,保持其作为中国主要化工企业之一的地位。在化工行业持续低迷期间,公司将维持较高杠杆水平。
若出现以下情形,标普可能会下调对中化国际的评级:
- 由于行业持续低迷、大规模的资本支出或债务融资收购,导致中国中化的EBITDA利息保障倍数持续降至2.0倍以下;或
- 中化国际在中国中化内的地位被削弱,可能源于重大资产处置、业务剥离或长期重组举措;
若出现以下情形,标普可能会上调对中化国际的评级:
- 中国中化通过增强的经营现金流、股权注入或资产处置大幅减少债务,使其债务/EBITDA的比率持续低于4.0倍;
- 中国中化对中国政府的重要性增强,其在中国农业领域的收入规模和市场份额提升,以至于标普认为该公司获得政府特别支持的可能性已经增加;或
- 资产注入或公司行动强化了中化国际在中国中化内部的重要性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