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誉:确认创兴银行“BBB”长期发行人评级,展望“稳定”
本文来自“惠誉评级”。
11月4日,惠誉评级已确认创兴银行有限公司(创兴银行)的长期发行人主体评级为'BBB',展望稳定。惠誉同时确认该行的短期发行人主体评级为'F2',生存力评级为'bbb'。
关键评级驱动因素
生存力评级驱动发行人主体评级:创兴银行的长期发行人主体评级受其生存力评级驱动,反映了该行稳健的资本水平和流动性缓冲,但其较高的中国内地风险敞口集中度制约了惠誉对该行的风险状况及资产质量评估结果。惠誉授予创兴银行的短期发行人主体评级是评级对照表内两种选项中的较低者,反映了该行‘a-’的融资和流动性评分。
在经济逆风中仍具韧性:经营环境评分的稳定展望反映我们预期,审慎监管以及强劲的资本水平和流动性缓冲将支撑香港特区银行系统抵御经济逆风,包括商业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行和美国加征关税。
创兴银行的‘a’经营环境评分考虑到香港特区与中国内地在经济和金融方面的紧密关系。若考虑到风险转移后的对中国内地贷款占贷款总额比例显著增加(2025年半年末为36%),创兴银行的经营环境评分可能会面临下行压力。
集团商业布局助力发展:创兴银行的业务状况得分为‘bbb’主要考虑了该行业务量的增长,这得益于母公司越秀集团 (YXG)的布局优势,越秀集团是一家中国大陆的国有企业。越秀集团全资持有创兴银行,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创兴银行在香港特区银行系统的贷款市场份额稳定在1.6%左右。
中国内地风险敞口趋缓:创兴银行利用母公司在本地区商业布局的业务战略导致2025年上半年末其内地风险敞口达到44%的较高水平,这将其风险状况评分限制在‘bbb’的水平。但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面临挑战,这一趋势有所放缓,尤其是非银行风险敞口。创兴银行对中国政府相关企业的业务关注不断提升(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创兴银行对政府相关企业的风险敞口占其在中国内地非银行企业风险敞口的60%),这缓解了相关的信用风险。这类政府相关企业的信用状况通常受到政府支持。
资产质量风险持续存在:惠誉预期,在未来两年间创兴银行的减值贷款率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尽管该指标已自2024年末的3.2%降至2025年上半年末的2.8%。不过,我们长期以来已在资产质量评分中纳入该行中国内地风险敞口高集中度带来的脆弱性。随着该行持续在其预期信用损失准备金中对中国内地组合计提管理层叠加,2025年上半年末该行的减值贷款损失准备金覆盖率升至61%(2023年末为50%)。
盈利承压:我们将创兴银行的盈利与经营利润评分自‘bbb’/负面下调至‘bbb’-/稳定,因为我们预期经营利润/风险加权资产(RWA)比率将维持在‘bbb’类别的低端。2025年上半年该年化比率为0.8%,与过去两年水平相近。该行盈利水平受信贷成本压力影响,我们预期短期内此等压力仍将持续。此外,利率下行亦可能对净息差产生压力。
内部资本生成能力适中:主要得益于实施最终版巴塞尔协议III改革,创兴银行核心一级资本比率自2024年末的15.8%提高至2025年上半年末的17.3%。尽管如此,惠誉仍将其资本和杠杆评分确认为‘bbb+’,原因在于,惠誉认为,创兴银行适中的盈利能力及持续的年度派息带来的较弱留存收益,使其资本缓冲容易受到侵蚀。
融资和流动性状况持稳:惠誉预计,短期内创兴银行的融资和流动性状况将保持稳定。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该行的存贷比保持在68%属于适中水平,且鉴于越秀集团在中国内地的多个重要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创兴银行的资金和流动性状况也受到母公司广泛商业网络的支撑。
评级敏感性
可能单独或共同导致惠誉采取负面评级行动/下调评级的因素包括:
若创兴银行的业务状况因结构疲弱及风险偏好攀升而受到侵蚀(包括向不稳定行业扩张),从而导致财务状况持续恶化,则惠誉可能会下调该行的长期发行人主体评级和生存力评级。例如,若减值贷款与贷款总额的比率升至5%以上(截至2024年的四年平均值为2.5%),导致信贷成本上升,并使经营利润/风险加权资产比率持续低于0.75%(截至2024年的四年平均值为0.8%)。
惠誉若将创兴银行的长期发行人主体评级下调至'BBB-',或将该行的融资和流动性评分降至'bbb+'以下,则亦可能下调该行的短期发行人主体评级。
可能单独或共同导致惠誉采取正面评级行动/上调评级的因素包括:
若创兴银行证明其业务运营及业务模式的强度和韧性优于惠誉当前预期,且与其他香港特区本地银行持平,则惠誉可能会上调该行的生存力评级,并进而上调其长期发行人主体评级。这可能表现在该行有能力持续捕捉业务发展机会(特别是在大湾区),包括母公司为其引入的政府相关企业项目机会,同时该行资产质量及集中度风险的风控机制不受影响。
下述财务指标的持续改善也可能给创兴银行带来评级上调空间:
-营业利润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持续高于1.5%;
-在充足的内部资本生成及适度增长的支持下,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持续高于14.0%;
- 减值贷款率恢复到以往优于其他同业银行的较低水平。
惠誉若将创兴银行的长期发行人主体评级上调至'BBB+'或以上,及将该行的融资和流动性评分从'a-'上调至'a',则亦可能上调该行的短期发行人主体评级。上述调整可能源自业务规模扩大令财务状况有所改善或获得某种形式的外部支持。
其他债项与发行人评级:关键评级驱动因素
巴塞尔协议III
额外一级资本(AT1)证券的评级较创兴银行的生存力评级低四个子级。在该子级调整中,两个子级用于反映深度次级受偿地位产生的损失严重度,另外两个子级用于反映更高的不履约风险,这是由于该证券的息票支付完全由发行人酌情决定且不累积。根据我们的《银行评级标准》,该子级调整与惠誉对AT1资本证券的基准情形子级调整一致。
创兴银行中期票据及永续资本证券计划中的高级无抵押评级与创兴银行由生存力评级驱动的发行人主体评级处于同等水平。
政府支持评级‘no support’ (ns)是基于惠誉认为,由于香港特区实施了银行处置框架,高级债权人无法依赖政府或监管机构的特别支持。因创兴银行和其企业母公司的融合程度有限,惠誉未将越秀集团的特别股东支持因素考虑在内。金融服务仅是越秀集团业务中的一项业务,该集团还涉及房地产、交通基础设施和食品生产等多项业务。
其他债项与发行人评级:评级敏感性
若创兴银行的生存力评级被下调,则该行AT1证券的评级会被下调。若该行由生存力评级驱动的发行人主体评级被下调,则前述计划中的高级无抵押评级亦会被下调。
若创兴银行的生存力评级被上调,则该行AT1证券的评级会被上调。若该行由生存力评级驱动的发行人主体评级被上调,则前述计划中的高级无抵押评级亦会被上调。
鉴于香港特区实施了银行处置框架,惠誉认为政府支持评级上调的可能性甚微。
若创兴银行与母公司的融合度显著提高,或越秀集团有更明确的为创兴银行提供支持的声明,那么惠誉可能会将越秀集团的股东支持纳入对创兴银行评级的考量。这并非惠誉认为的短期内的基准情形,这是因为母公司业务范围广泛。创兴银行与越秀集团的关系以及该母公司向该行提供特别支持的能力的变化亦会影响惠誉的考量。
生存力评级调整
惠誉授予创兴银行'a'的经营环境评分,低于'aa'评级类别的隐含评分,调整原因如下:经济规模和结构(负面)。
惠誉授予创兴银行'bbb+'的资本和杠杆率评分,低于'a'评级类别的隐含评分,调整原因如下:内部资本生成及增长(负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