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誉:确认建行亚洲“A”长期发行人评级,展望“稳定”
本文来自“惠誉评级”。
11月4日,惠誉评级已确认中国建设银行(亚洲)股份有限公司(建行亚洲)的长期发行人主体评级为'A',展望稳定。惠誉同时确认建行亚洲的股东支持评级为‘a’,短期发行人主体评级为'F1+',生存力评级为‘bbb+’。
关键评级驱动因素
发行人主体评级受股东支持驱动:建行亚洲的长期发行人主体评级受股东支持驱动,反映了惠誉认为该行在需要时及时获得其母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建行,A/稳定)特别支持的可能性很高。建行亚洲的稳定评级展望与建行乃至中国主权评级(A/稳定)的展望一致。
增长逆风中展现韧性:经营环境评分展望为稳定,反映惠誉预期审慎的监管及强劲的资本与流动性缓冲将支撑香港特区银行业抵御宏观经济逆风,包括商业地产市场持续承压及美国加征关税。此外, ‘a’的经营环境评分还考虑到香港特区与中国内地在经济和金融方面的紧密关系。
建行最大的境外子公司:2025年上半年末,建行亚洲占香港特区银行系统资产总额的1.8%,占存款总额的2.1%。惠誉预计,建行亚洲将与建行保持高度融合,但在业务战略、客户覆盖、流动性管理及风险偏好方面具有足够的自主性。建行亚洲对建行在内地以外地区执行扩张战略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在建行的境外资产中占有很大比重。
集中度风险趋稳:惠誉已将建行亚洲的风险状况评分从‘bbb’调整至‘bbb+’,展望稳定。这是基于惠誉认为,该行因内地风险敞口过高引发的集中度风险已有所缓解。近年来,该行的内地风险敞口集中度持续下降,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已降至资产总额的55%左右。尽管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约24%),但该行已有效管控相关资产质量风险,体现为其极低的减值贷款比率(2025年上半年末为0.4%)。
资产质量相对强韧:尽管香港特区及中国内地商业地产领域面临压力,但建行亚洲的减值贷款比率在过去三年始终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建行亚洲的内地风险敞口集中度相关风险已趋于稳定,尽管该行的内地风险敞口集中度仍然较高,但惠誉预计其减值贷款比率将保持在行业平均水平以下。尽管香港特区和中国内地的增长逆风带来广泛的经济压力,但惠誉评估建行亚洲的资产质量评分仍有充分的缓冲空间。
盈利势头稳定:建行亚洲2025年上半年年化经营利润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升至2.5%左右(2024年为1.8%),主要得益于利息收入的增长及强劲的手续费和交易收入表现。这些因素充分抵消了信贷成本从2024年低基数基础上上升带来的影响。惠誉预计,未来两年行业整体净息差压力将持续,建行亚洲的信贷成本将小幅升高。该行的核心盈利能力持续改善有望推动其生存力评级上调。
资本缓冲充足:惠誉已将建行亚洲的资本水平与杠杆率评分从‘a-’调整至‘a’,展望稳定。在《巴塞尔协议III》实施后,建行亚洲2025年上半年末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20.8%(2024年为18.7%),在惠誉授评的香港特区银行同业中仍处于高位。得益于中期内贷款的温和增长和稳定的盈利能力,惠誉预计该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将保持在类似水平。该行的资本缓冲水平仍是其生存力评级的重要支撑因素之一。
流动性缓冲持稳:建行亚洲的融资和流动性状况持稳——2025年上半年末该行的贷存比约为69%(由于2025年上半年存款强劲增长,该比率较2024年末的75%有所下降),与其他受评中型银行水平相当。惠誉预期建行亚洲的贷款将温和增长,因此其贷存比将保持在类似水平。该行的活期账户与储蓄账户比率从2024年末的31%小幅改善至2025年上半年的33%左右。
股东支持评级和短期评级:建行亚洲'a'的股东支持评级反映了建行向其提供支持的能力及很高的可能性。惠誉认为建行亚洲是建行的核心子公司且是推行建行海外扩张战略的重要平台,因此将其发行人主体评级与建行的发行人主体评级等同。惠誉认为,建行亚洲若违约将对建行的声誉构成严重影响。
惠誉授予建行亚洲的短期发行人主体评级,是其受股东支持评级驱动的隐含发行人主体评级对应的两种可能评级中的较高者,因为惠誉认为短期内建行向建行亚洲提供支持的意愿更加确定。
评级敏感性
可能单独或共同导致惠誉采取负面评级行动/下调评级的因素包括:
惠誉若下调建行的长期发行人主体评级,亦将下调建行亚洲的长期发行人主体评级。
若惠誉评定建行支持建行亚洲的能力或意愿有所减弱,或中国政府及时向建行提供特别支持且在必要时将支持传导给建行亚洲的意愿有所减弱,则惠誉可能下调建行亚洲的股东支持评级并进而下调该行的长期发行人主体评级。但考虑到建行亚洲对于集团的重要性,惠誉认为中期内不会发生这种情况。此外惠誉认为,鉴于建行的系统重要性,中国政府向其提供支持的意愿强烈。
惠誉若下调建行的短期发行人主体评级或认为建行亚洲获得建行流动性支持的可能性有所下降,则惠誉可能下调建行亚洲的短期发行人主体评级。
若惠誉认为建行亚洲的风险偏好已显著上升,且未增加损失吸收缓冲来缓释风险,则惠誉可能会下调该行的生存力评级。具体情况可能包括,贷款快速增长但未保持严格的风险控制,以致下列财务指标持续恶化:
- 减值贷款与贷款总额的比率高于3.5%(截至2024年末的四年均值为0.8%);
- 经营利润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降至0.75%以下(截至2024年末的四年均值为1.3%);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持续低于14%(2025年上半年末为20.8%)。
可能单独或共同导致惠誉采取正面评级行动/上调评级的因素包括:
若惠誉对建行采取正面评级行动,且建行为建行亚洲提供支持的意愿未减弱,则惠誉可能会对建行亚洲的股东支持评级和支持驱动的长期发行人主体评级采取正面评级行动。
建行亚洲的短期发行人主体评级已处惠誉评级上限,无上调空间。
若建行亚洲能有效维持其核心盈利能力——例如,在维持较低的减值贷款比率和较高的资本缓冲水平的同时,盈利能力稳定在类似水平——则其生存力评级有望上调。
其他债务和发行人评级:关键评级驱动因素
惠誉依据其评级标准授予建行亚洲的高级无抵押中期票据计划的评级与该行的发行人主体评级及发行人主体评级(xgs)一致。
长期发行人主体评级(xgs)与建行亚洲的生存力评级一致,因为生存力评级高于基于母行的长期发行人主体评级(xgs)进行子级调整得出的评级——依据惠誉的《银行评级标准》,可选择两者中的较高者。该行的短期发行人主体评级(xgs)对应其两个长期发行人主体评级(xgs)中的较高者,因为其融资与流动性评分高于‘bbb-’。
其他债务和发行人评级:评级敏感性
惠誉若下调建行亚洲的发行人主体评级,则可能会下调其高级无抵押中期票据计划的长期及短期评级。相似地,惠誉若上调建行亚洲的发行人主体评级,则可能会上调前述评级。
惠誉若下调建行亚洲的生存力评级,则会下调该行的长期发行人主体评级(xgs)。除非惠誉将建行亚洲的生存力评级下调至‘bbb’以下,或下调建行亚洲的生存力评级至‘bbb’且该行的融资与流动性评分同时降至‘bbb+’以下,否则不太可能下调建行亚洲的短期发行人主体评级(xgs)。若惠誉下调建行亚洲的长期发行人主体评级(xgs),则会下调该行的高级无抵押长期评级(xgs)。
若惠誉上调建行亚洲的生存力评级,则会上调该行的长期发行人主体评级(xgs)。若建行亚洲的融资与流动性评分上调至‘a’以上,则惠誉会上调该行的短期发行人主体评级(xgs)。惠誉若上调建行亚洲的长期发行人主体评级(xgs),则会上调该行的高级无抵押长期评级(xgs)。
生存力评级调整
惠誉授予建行亚洲'a'的经营环境评分,低于'aa'评级类别的隐含评分,调整原因如下:经济规模和结构(负面)。
惠誉授予建行亚洲'bbb+’的资产质量评分,低于'a'评级类别的隐含评分,调整原因如下:业务集中度(负面)。
惠誉授予建行亚洲’a’的资本水平与杠杆率评分,低于‘aa’评级类别的隐含评分,调整原因如下:风险状况和业务状况(负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