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誉:生态环境部拟议新规或加强中国企业ESG信息披露
久期财经讯,10月28日,惠誉发布报告称,生态环境部(MEE)提出的对公司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要求可能会改善投资者获得中国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因素相关数据和风险评估的途径。由于对违规行为的处罚较轻,这些规定的最初影响将是有限的,但惠誉预计,随着其他监管机构提出进一步要求,披露标准将逐步加强。
MEE围绕新要求进行的为期一个月的磋商于2021年10月24日结束。拟议措施将要求相关公司披露各种与环境相关的信息。这将有助于投资者更好地判断公司融资活动对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影响。信息披露将被纳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这是一个可公开访问的中国企业数据库。
在惠誉看来,对未按规定披露环境信息的公司提出的较低处罚,最高罚款100,000元人民币(约15,536美元),将限制最初的影响。尽管如此,拟议法规的出台将意义重大,因为它将标志着中国首个强制性ESG信息报告机制。
这些变化将与政府到2025年建立全国强制性环境披露制度的目标相一致,作为支持更可持续增长和实现碳排放目标的努力的一部分。
在惠誉看来,这些规定最终可能成为更全面的ESG报告结构的基础,包括中国其他市场监管机构。惠誉预计,随着时间的推移,涵盖的公司数量将逐渐扩大,包括大多数主要公司,ESG披露的范围也可能增加。一些监管机构此前曾努力促进ESG披露,通常是在自愿倡议下,但MEE的提议远远超出了这些。
惠誉认为,中国领先的企业发行人更有能力应对监管机构对环境因素的日益关注。脱碳和其他绿色项目可能会导致投资和成本的暂时增加,但惠誉预计,从长期来看,更强大的发行人将受益于运营效率的提高、监管风险的缓解和更低的资本成本。由于潜在的监管干预以及更高的运营和融资成本,在环境方面表现不佳的小公司的信用状况可能会恶化。
由于大多数主要市场都要求对ESG因素进行一定程度的强制性报告,新提出的MEE规则有助于缩小中国与国际惯例之间的报告差距。尽管如此,该计划将在多大程度上与国际报告标准保持一致仍不清楚。
改善中国ESG指标的披露和标准化,将有助于更好地将中国企业与本地和国际同业进行比较,有利于越来越多拥有ESG授权的本地和国际投资者。尽管如此,惠誉认为,未来几年,中国的信息披露水平和质量将继续低于美国或欧盟。
在经历了2020年疫情影响的挫折后,2021年中国ESG债券市场大幅增长。根据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limate Bond Initiative)的数据,2021年上半年,新的绿色债券发行达到220亿美元,按价值计算,成为仅次于美国、德国和法国的全球第四大发行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