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港能(00931.HK)与上海麟祥、绿地金创及贵州绿金就合作探索绿色金融与碳市场的深度融合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中国港能(00931)发布公告,公司与上海麟祥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麟祥)、绿地金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绿地金创)及贵州省绿金低碳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贵州绿金)就共同合作探索绿色金融与碳市场的深度融合,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框架协议目标为持续完善“绿色建筑+碳信用+绿色金融”转型发展模式,加速集聚建筑碳信用合作生态,着力扩大建筑碳信用的开发、交易、消纳规模和影响力,为行业低碳转型提供创新解决方案,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
框架协议的具体关键细节详列如下:
(1) 贵州绿金将集团和上海麟祥接纳为低碳交易中心服务商会员,认可集团和上海麟祥作为“建筑碳信用投资+投行服务商”的定位。贵州绿金会优先向客户推荐集团和╱或上海麟祥提供的建筑碳信用开发、投资、消纳等服务。
(2) 集团和上海麟祥採用预先买断建筑碳信用未来收益和联合开发两种方式,迅速形成建筑碳信用资产规模,力争2025年内实现100万吨建筑碳信用挂牌量、200万吨储备开发量的市场规模。贵州绿金会配合集团和上海麟祥做好相应的注册登记工作。
(3) 协议各方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拓展建筑碳信用消纳应用场景,包括且不限于活动碳中和、碳中和建筑、零碳工厂、零碳园区等,从而扩大建筑碳信用的交易量,努力实现年交易量达到50万吨。
(4) 协议各方发挥各自优势,围绕建筑碳信用资产,为建筑碳信用业主提供绿色融资、(RWA)(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开发等业务,拓展国内绿色金融、数字金融业务。
(5) 集团和上海麟祥拓展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的建筑碳信用市场,将中国建筑碳信用打造成为港澳两地活动碳中和、建筑碳中和的主要碳信用产品,并吸引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的投资机构进入建筑碳信用市场。计划2025年在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完成建筑碳信用消纳应用的示范项目案例。
(6) 拓展一带一路市场,参考巴黎协定相关规定,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等一带一路经济较发达地区开发、推广与中国建筑碳信用同样逻辑的当地建筑碳信用产品。集团发挥作为香港上市公司及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吸引国际资本关注上述区域的建筑碳信用资产的开发。
(7) 协议各方分享自身行业经验,结合相关行业节能降碳技术、政策,不断合作新的碳信用方法学,根据新的方法学开发更具备资产体量的碳信用产品,并在贵州绿金的交易中心注册登记和交易。
(8) 协议各方计划在2025年上半年通过建筑碳信用宣介会方式,开展建筑碳信用开发集中签约、产品发布、金融机构签约及核证机构签约。
集团主要从事天然气业务及新能源业务。集团在新能源业务方面依据独有的多项专利和自主研发的“IDH智慧供热”与“ICE智慧综合能源”核心平台系统技术,及分户式热平衡、高效蓄能储能等多种先进能源利用技术,推动现代能源体系建设,业务分布包括工业园区综合智慧供能(包括但不限于供冷供热供蒸汽等)、楼宇大厦综合体智慧供冷供热、北方居民小区智慧供暖、建筑能效智慧管理、蓄能储能、工业动力、电力运营、能碳交易等9大能源服务业务。
为符合《巴黎协定》要求全球温升控制在1.5ºC以内,中国承诺推动低碳转型,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所以推出国家双碳战略目标。为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人民银行初步确立了“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的绿色金融发展政策思路,以适应国家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投融资结构和人民生活方式等全方位的深刻变化。
绿色金融在政府政策引导与市场创新中不断深化,服务“双碳”目标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并继续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人民币33.77万亿元,同比增长35.1%,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5.9个百分点。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人民币11.21万亿元和人民币11.34万亿元,合计佔绿色贷款的 66.8%。
董事会相信透过与各大公司签定框架协议,可以进一步透过集团本身在能碳交易业务的经验,进一步推进新能源业务,发展有关建筑碳信用的相关业务,帮助增加集团的融资渠道,并透过新增的客户网络,加快集团在相关业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