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迪:确认先正达集团“Baa1”发行人评级,展望“负面”
久期财经讯,9月11日,穆迪确认先正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Syngenta Group Co.,
Ltd.,简称“先正达集团”)发行人评级为“Baa1”。
与此同时,穆迪确认先正达集团的基准信用评估(BCA)为“ba2”,并确认由先正达集团担保的由Syngenta Group Finance Limited发行的债务的“Baa1”有支持高级无抵押评级。
上述评级的展望均为负面。
穆迪副总裁兼高级信用官Gerwin Ho表示:“负面展望反映出,尽管穆迪预计未来12-18个月先正达集团的盈利和利润率将逐步改善,但公司降低杠杆的努力可能面临竞争激烈的市场动态和产品价格波动的挑战。”
此次评级确认基于以下预期:先正达集团将保持在作物保护产品市场的领先地位,同时因其对最终母公司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Sinochem Holdings Corporation Limited,简称“中国中化”)及中国政府的重要战略意义(这支撑了先正达集团良好的融资渠道记录),其地位将进一步巩固。
评级理据
先正达集团的Baa1发行人评级包含其ba2的基准信用评估(BCA),并基于以下因素向上调整四个子级:中国政府(A1)极有可能为其提供特别支持,且先正达集团对中国政府具有高度依赖性。
穆迪对先正达集团的支持评估反映了以下两点:其一,通过最终母公司中国中化,先正达集团由政府实际控制;其二,作为中国中化核心农化业务的整合平台,先正达集团在中国粮食安全及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中具有战略重要性。
先正达集团的基准信用评估(BCA)由以下优势支撑:(1)在农化领域拥有庞大的运营规模,产品组合广泛且地理分布多元化;(2)在全球及中国市场作物保护、种子和作物营养领域占据领先地位;(3)强大的研发(R&D)能力及产品管线,支撑长期增长;(4)依托作为中国中化核心子公司的地位,具备强劲的融资能力。
然而,这些优势也面临一些制衡因素,包括:与国际同业相比的高杠杆水平、相对复杂的集团结构,以及整合全球各运营子公司业务的挑战。
穆迪预计,受主要市场去库存压力缓解带动销量回升,以及原材料成本下降推动利润率修复的支撑,先正达集团未来12-18个月的EBITDA将有所改善。此外,公司各业务板块正在推进的成本重组措施有望提升运营效率,并进一步支持利润率改善。
截至2024年底,先正达集团总债务从2023年的2270亿元人民币降至2070亿元人民币,这得益于通过持续优化营运资本改善的现金流。穆迪预计,未来12-18个月,随着公司可能根据市场复苏逐步增加库存采购,债务水平将继续呈下降趋势,但降幅将放缓。
因此,穆迪估计,先正达集团的杠杆率(以穆迪调整后债务/EBITDA(剔除减值拨备及外汇调整)衡量)将在未来12-18个月内逐步改善至约6.5倍。不过,行业挑战(包括部分产品需求疲软及产品销售价格波动)可能阻碍公司的去杠杆进程,这也是其评级展望为负面的原因。
截至2025年6月,先正达集团的现金余额为200亿元人民币,且未来18个月的预计经营性现金流不足以覆盖其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的短期债务及同期预计资本支出。不过,凭借作为中央国有母公司核心子公司的地位及其对中国粮食安全国家战略的重要性,先正达集团仍能从中国金融机构获得强有力的融资支持。
环境、社会及治理(ESG)因素考量
先正达集团的环境风险敞口体现在其对不利天气条件的敏感性,以及生产废水、废气等污染物的过程中。其社会风险则主要涉及与农化产品健康及安全相关的声誉、监管及法律风险。治理风险方面,先正达集团的所有权集中于最终母公司中国中化。
不过,其广泛的地理多元化布局、对可持续农业研发的持续投入,以及通过中国中化接受国务院国资委的密切监管,上述风险得到了一定缓解。
可能导致评级上调或下调的因素
鉴于当前负面展望,先正达集团评级上调的可能性较低。
若先正达集团成功执行去杠杆计划(通过改善盈利及降低债务,使穆迪调整后债务/EBITDA(剔除减值拨备及外汇调整)改善至6.5倍),穆迪可能将其评级展望恢复至稳定。
若先正达集团未能执行去杠杆计划(导致未来12-18个月其穆迪调整后债务/EBITDA(剔除减值拨备及外汇调整)无法向6.5倍改善),穆迪可能下调其评级。
若穆迪认为先正达集团对最终母公司中国中化及中国政府的重要性显著减弱,其评级也可能面临下调压力。
截至2024年底,先正达集团是全球收入规模最大的农化企业,主要从事作物保护、种子、作物营养产品的研发、生产及商业化,同时运营现代农业平台(MAP)。截至2025年6月,公司总资产达5960亿元人民币,过去12个月(截至2025年6月)营收为2060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