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中资离岸债发行规模环比增长,腾讯控股首次发行点心债
久期财经讯,10月2日,9月中资离岸债总发行规模折合约322亿美元(其中增发规模约3675万美元),环比增加约42%。具体而言,主权债84亿美元,政府债约17亿美元,地产债约71亿美元,金融债66亿美元,产业债约49亿美元,城投债约35亿美元 (统计口径:按起息日计算;剔除可转债、可换股债和存单)。
佳兆业在月内完成债务重组,共发行了约134亿美元债券,其中包括约67亿美元强制可转换债券和约67亿美元高级债券,剔除重组债券规模后,9月中资离岸债实际发行规模约255亿美元。
9月央行发行了600亿元离岸人民币票据,票面利率为1.72%,于2026年3月25日到期;海南省政府、广东省政府和深圳市政府均发行了多只离岸人民币债券。
海南省政府在港发行3只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50亿元人民币。其中,3年期可持续发展债券25亿元,定价利率1.73%;5年期蓝色债券15亿元,定价利率1.83%;10年期航天主题债券10亿元,定价利率2.1%。这是海南省第四次在香港特区发行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峰值订单规模近230亿元。据悉,10年期债券为中国地方政府首单航天主题债券,将有利于推动商业航天事业发展。
广东省政府在澳门特区成功发行25亿元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这是广东省连续第5年安排地方政府债券在澳簿记发行、登记托管并上市交易。此次共发行3只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年期、3年期、5年期发行利率分别为1.63%、1.75%、1.85%,投标倍数达4.7倍。其中2年期专项债券(5亿元),是首次在境外发行的蓝色债券,所筹集资金将用于珠三角地市蓝色项目建设,对于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可持续发展等具有积极作用。
深圳市政府9月共发行了50亿离岸人民币债券,其中,9月初为首次在澳发行离岸地方政府债券。本次发行一只应对气候变化主题的10亿元人民币绿色债券,期限为三年期,定价利率为1.74%,募集资金将投向清洁交通等项目。发行的簿记峰值达到66.2亿元人民币,认购倍数达6.62倍,创下人民币债券在澳门特区发行订单倍数历史新高。
9月下旬,深圳市政府在香港特区成功发行40亿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这是深圳市连续第5年安排地方政府债券在香港特区簿记发行、登记托管并挂牌上市,持续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其中,2年期发行规模15亿元,定价利率为1.61%;5年期(大湾区主题可持续发展债券)发行规模10亿元,定价利率为1.80%,募集资金将主要投向清洁交通、水治理等项目;10年期(社会责任债券)发行规模15亿元,定价利率为2.08%,募集资金将主要投向医疗卫生、教育、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等项目。
九月发行详情
9月,以离岸人民币计价的债券规模折合约157亿美元,共计46只,平均融资成本低于4%,期限集中在3年期,值得注意的是,多家大型企业在月内发行了离岸人民币债券,其中52%的债券在澳交所MOX上市,35%在港交所上市;
以美元计价的债券规模回升至149亿美元,环比增长逾100%,共计31只,固定利率债券的平均融资成本进一步上升至6.23%,浮动利率债券6只,均为金融债,锚定SOFR。9月美元债规模大幅回升主要由于佳兆业发行的大额重组债券,剔除该部分后,实际规模为82亿美元,另外,美联储在时隔一年后再度启动降息,3只浮息债券在降息后定价;
以欧元计价的债券规模折合逾2亿美元,均由城投企业发行,平均票面利率3.37%;
以港元计价的债券规模下降至折合约14亿美元。
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均宣布维持利率不变,欧洲央行官员认为目前利率已处于合适水平,市场认为年内降息概率不大;日本央行宣布利率决议之际还公布了出售其所持ETF产品以及日本市场的房地产投资信托(J-REITs)计划,处置节奏为每年按市值计算大约6200亿日元(约合42亿美元)。
据久期财经统计,剔除主权债和政府债后,9月共有57家中资企业发行了89只离岸债券,规模为221亿美元,平均单只债券规模上升至2.48亿美元。
从各板块发行在整体市场的比重来看,地产板块和金融板块均在20%以上水平,产业板块和城投板块相近,分别为16%和12%。
9月地产板块发行规模大幅上升至71亿美元,剔除佳兆业的67亿美元重组相关债券后,房企实际新发规模为4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新城系再次获得离岸融资,发行了一只1.6亿美元债券,主要用于对现有债务再融资及一般企业用途 ,另一方面,新城控股分别在8月和9月发行了境内债券,规模合计19亿元,均由中债增全额担保。
金融板块在过去三个月期间发行量逐步递增,9月环比增加15%至约66亿美元,共10家发行了28只债券,3年期债券数量占整体的约36%,浮息债券数量6只,均锚定SOFR。
富卫集团2只合计11.5亿美元次级资本证券,发行收益用于对存续债券再融资,新发债券息票率分别为5.252%和5.836%,最终认购148亿美元。
建信金租子公司——建信航运航空金融租赁成功发行8亿美元、3年期高级无抵押绿色浮息债券,获得超过32.6亿美元的峰值订单,实现4.1倍超额认购。此次债券发行是2025年以来中资非银金融机构在境外债券市场上最大规模的单批次发行,同时创下中资金融租赁公司3年期美元浮息债券的最低定价利差记录。
创兴银行完成21.33亿人民币AT1资本证券的公开发行,最终定价3.90%,较初始价格指引大幅收窄65基点,创下近期离岸债券发行的最大收窄幅度之一。本次发行是香港特区本地银行首只境外人民币AT1资本证券公开发行,也是创兴银行首只境外人民币资本工具发行。
多家优质企业回归离岸债券市场,产业板块发行规模环比上涨22%至49亿美元,共10家企业发行了12只离岸债。
腾讯控股首次发行点心债,也是该公司近四年来首次境外公募发行,债券规模合计90亿人民币,5年期、10年期和30年期债券最终价格指引均成功收窄50个基点至2.10%、2.50%和3.10%。账簿峰值订单超过510亿人民币,实现近6倍超额认购,创下中资最大10年期规模和最长30年久期记录。
百度发行44亿点心债,息票率为1.9%,据久期财经数据显示,百度3月曾发行两只离岸人民币债券,合计规模100亿元,今年前述两家TMT巨头的新发点心债规模(共计234亿元人民币)刷新互联网行业点心债年度融资记录。另外,消息称,美团亦或考虑发行首只点心债。
国网国际发行60亿元离岸人民币绿色债券,利率1.88%。本次是公司首次发行境外人民币债券,创央企单年期最大发行规模,突破近年中资企业境外人民币债券成本新低。
复星国际及其旗下复星集团均发行离岸债,其中,复星国际自去年11月以来再度发行新债,规模为4亿美元,最终定价6.8%,获得了25亿美元的最终认购金额;复星集团在上海清算所的全力支持下,成功簿记一只人民币“玉兰债”,规模10亿元人民币,期限3年,票面利率4.9%,该债券为全球首单民营企业玉兰债,订单规模峰值超1.5倍。
月内共31家城投平台(首次发行离岸债企业7家)发行了37只离岸债,规模折合约35亿美元,环比减少28%,单只城投债的融资规模约9399万美元。按债券只数统计,76%为3年期债券。
湖北科投发行3亿美元境外债券,息票率4.40%,较初始指引价格收窄70个基点,创2025年全国同评级主体境外债发行利率新低,并首次取得惠誉常青对公司可持续融资框架评定为“良好”的第二方意见。
广西交投完成2亿美元高级无抵押债券的发行,最终指导价定为4.10%,较初始价格指引4.75%收窄65个基点。账簿峰值超过11亿美元,实现5.82倍超额认购,创下近三年全国地方国企美元债券最低票面利率。
常州新运城发集团2025年度首次发行境外债,规模合计8500万欧元,最终定价分别为2.6%和3.8%,期限均为3年。本次境外债发行采取“银行备证+公司信用”双架构发行模式,创下近三年全国地方国企欧元债最低票面利率记录。
据统计,9月以直接发行的方式定价的城投债规模降至近10亿美元,在板块整体占比约27%;担保发行的城投债共24只(其中7只由担保增信公司提供担保,其余为母公司担保发行),金额约24亿美元,在板块的占比进一步上升至70%;备证结构债券占比约3%。
前三季度地产板块融资转正
据久期财经数据显示,9月因佳兆业重组成功,离岸地产板块融资净额达到约168亿美元,使今年1至9月的地产板块融资从净流出转为净流入,金额114亿美元,四季度到期规模约78亿美元。
2025年10月将有6只自贸区离岸债面临到期,未偿余额折合约5亿美元。2025年第四季度到期规模折合约35亿美元。
分析师语
9月美联储靴子落地,宣布降息25 bps,点阵图显示年内或再有两次降息,超大多数官员预计在 10 月和 12 月会议上各降息一次,目前市场认为今年还有 50 个基点的降息空间。
从9月中资企业发行情况来看,美联储议息会议未对一级市场产生显著影响,多家企业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来自产业板块的发行人明显增多,除了成本考量之外,还得益于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支付、投资、融资和储备功能均稳步提升。同时,各地政府发行高信用等级产品有助于建立和完善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持有人民币资金并投资,推动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流通和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熊猫债市场不断扩容的同时,外资发行人于境外市场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的情况亦有增多,哈萨克斯坦开发银行在9月发行了首只点心债,于港交所上市,票面利率3.35%。这次债券发行不仅是哈萨克斯坦主体在全球市场公开发行的首单人民币债券,也是中亚地区发行人首只在香港挂牌的离岸人民币债券。
9月又一家出险房企完成债务重组,佳兆业的重组方案将削减86亿美元债务,债务期限平均展期5年,公司在2027年底前无刚性还本压力,重组成功后,新票据的票面利率介于5%-6.25%之间,较历史债务的利率有所下降。
此前已完成重组的世茂集团宣布,其已在年内完成对228亿元人民币的境内贷款进行展期,与此同时,45亿美元的强制可换股债券中约32亿美元已转换为公司的新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