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誉:确认交银香港“A”长期发行人评级,展望“稳定”
本文来自“惠誉评级”。
11月4日,惠誉评级已确认交通银行(香港)有限公司(交银香港)的长期发行人主体评级为'A',展望稳定。惠誉同时确认,交银香港的股东支持评级为‘a’,短期发行人主体评级为‘F1+’,生存力评级为‘bbb+’。
此外,惠誉同时确认交银香港符合《巴塞尔协议III》的二级债券的评级为'BBB+'。
关键评级驱动因素
发行人主体评级受股东支持驱动:交银香港的发行人主体评级和股东支持评级反映出,惠誉认为该行在需要时及时获得其母行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交行,A/稳定),乃至中国政府(A/稳定)特别支持的可能性很高。交银香港长期发行人主体评级的稳定展望与交行及中国主权评级的展望一致。
增长逆风中展现韧性:经营环境评分展望为稳定,反映惠誉预期审慎的监管及强劲的资本与流动性缓冲将支撑香港特区银行业抵御宏观经济逆风,包括商业地产市场持续下行及美国加征关税。此外, ‘a’的经营环境评分还考虑到香港特区与中国内地在经济和金融方面的紧密关系。
母行的海外扩张平台:交银香港是交行设在中国内地以外的关键子公司,是交行海外扩张及开展跨境财富管理业务的战略性平台。交银香港在香港特区属于中型银行,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其资产和存款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5%和1.9%。交银香港与交行高度融合,但交银香港在其业务战略、客户覆盖、流动性管理及风险控制方面具有一定自主权。
集中度风险:惠誉对交银香港风险状况的评估考虑了其专注于银团贷款及中国内地业务带来的集中度风险。2025年上半年末,该行中国内地风险敞口占其总资产的30%(行业平均水平为24%),较2020年的44%有所下降。交银香港的资产组合还集中于香港特区本地的房地产相关贷款——2025年上半年末香港特区本地商业地产贷款和住房抵押贷款在该行总贷款中分别占18%和23%左右。此外,该行还拥有较高的证券业务敞口(2025年上半年末占总资产的42%),其中约37%为公司债券。
减值贷款比率下降:惠誉预计,随着交银香港逐步化解问题贷款(尤其是涉及商业地产的风险敞口),该行的减值贷款比率将逐步下降。2025年上半年末该行减值贷款比率为3.3%,与2024年末持平,同期贷款减值准备金覆盖率约为81%,其中大部分减值准备已于2023年计提。
盈利能力提升:惠誉将交银香港的收入和盈利能力评分从‘bbb’/正面调整至‘bbb+’/稳定。尽管面临经济挑战,交银香港的年化经营利润与风险加权资产比率已从2024年的2.4%和2023年的0.9%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2.8%左右。 这主要得益于2025年《巴塞尔协议III》实施后风险加权资产的压降,以及近年来该行积极处置不良贷款,带动信贷成本有所缓和,从而提升了基础盈利能力。
惠誉预计,即便整个银行业面临净息差压力,交银香港在未来两年内的经营利润与风险加权资产比率仍将高于历史水平。不过,鉴于该行的投资敞口高于评级相似的同业,惠誉认为该行的盈利可能存在波动性。
资本缓冲充足:惠誉已将交银香港的资本水平与杠杆率评分从‘a-’调整至‘a’,展望稳定。 受《巴塞尔协议III》实施的影响,该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从2024年末的19%进一步升至2025年上半年末的22.3%,在惠誉授评的香港特区银行中仍属最高水平之一。鉴于该行的贷款预计将温和增长,惠誉预期短期内其资本水平将维持在类似水平。该行的资本缓冲是其生存力评级的重要支撑因素之一,但其评分低于‘aa’类别的隐含评分,反映其业务模式集中度较高带来的内在风险。
流动性充裕:交银香港一直保持着稳定的融资状况和充裕的流动性,2025年上半年末该行约58%(2024年为60%)的贷存比便是佐证。惠誉预计,随着增长逆风减弱,交银香港的贷存比将在中长期内有所上升,更趋近于其他香港特区银行的水平。惠誉授予交银香港'a-'的融资和流动性评分,低于‘aa’评级类别的隐含评分,反映惠誉对其贷存比将在长期内逐步上升的预期。
评级敏感性
可能单独或共同导致惠誉采取负面评级行动/下调评级的因素包括:
若惠誉大幅下调对交行提供股东支持或中国政府向交行提供股东支持的能力和意愿的评估结果,则将下调交银香港的长期发行人主体评级及股东支持评级,这是基于惠誉将会下调交行受支持因素驱动的发行人主体评级。
若交银香港的业务状况因其业务结构性弱化和更高的风险偏好(包括母行推介业务)而受到影响,导致该行的财务状况持续恶化——这可能表现为其总体业务模式的可行性下降,那么惠誉可能会下调该行的生存力评级。
惠誉也可能因下列财务指标恶化而下调交银香港的上述评级:
- 减值贷款率维持在3.5%以上(截至2024年末的四年平均值为2.3%)
- 经营利润与风险加权资产比率降至0.75%以下(截至2024年末的四年平均值为1.3%)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降至12%以下(2025年上半年末为22.3%),且无可靠计划令该指标恢复至更高水平
惠誉若下调交行的短期发行人主体评级,或认为交行向交银香港提供流动性支持的可能性趋弱,则可能下调交银香港的短期发行人主体评级。
可能单独或共同导致惠誉采取正面评级行动/上调评级的因素包括:
若惠誉对交行采取正面评级行动,且交行为交银香港提供支持的意愿未减弱,则惠誉可能会对交银香港的股东支持评级和支持驱动的长期发行人主体评级采取正面评级行动。
交银香港的短期发行人主体评级已处于最高水平,无法再上调。
若交银香港能有效管理其资产质量和风险状况——例如,在维持核心盈利能力和较高资本比率的同时控制集中度风险并维持较低的减值贷款比率——则其生存力评级有望上调。
其他债务及发行人评级:关键评级驱动因素
锚定评级:惠誉将支持因素驱动的长期发行人主体评级作为锚定评级是基于其认为,鉴于交银香港对交行的重要性及两者在运营层面的高度融合,交行很有可能为交银香港的次级债务及受偿顺序更低的债务提供股东支持。
次级债务:交银香港巴塞尔协议III二级债券的评级在锚定评级的基础上下调两个子级,反映了惠誉对该类债务工具损失严重程度的基准子级调整,以及对该行在无法生存情景下的不良回收预期。
不含政府支持评级:交银香港的长期发行人主体评级(xgs)与其生存力评级处于同等水平,因其高于基于母行长期发行人主体评级(xgs)下调子级得出的评级。该行的短期发行人主体评级(xgs)对应其两个长期发行人主体评级(xgs)中的较高者,因为其融资与流动性评分高于‘bbb-’。
其他债务及发行人评级:评级敏感性
交银香港发行人主体评级的任何变化均将引发该行二级债券相应的评级变化。
交银香港的长期发行人主体评级(xgs)会受到其生存力评级影响。除非交银香港的生存力评级降至‘bbb’以下,或生存力评级降至‘bbb’且融资和流动性评分同时降至‘bbb+’以下,否则惠誉不太可能下调该行的短期发行人主体评级(xgs)。若交银香港的融资和流动性评分调整至‘a’以上,则惠誉或将上调该行的短期发行人主体评级(xgs)。
生存力评级调整
惠誉授予交银香港‘a’的经营环境评分,低于‘aa’评级类别的隐含评分,调整原因如下:经济规模和结构(负面)。
惠誉授予交银香港'a'的资本水平与杠杆率评分,低于'aa'评级类别的隐含评分,调整原因如下:风险状况与业务状况(负面)。
惠誉授予交银香港'a-'的融资和流动性评分,低于‘aa’评级类别的隐含评分,调整原因如下:历史和未来指标(负面)。
与其他信用评级相关联的公开评级
交银香港的发行人主体评级受交行的发行人主体评级驱动。交行的发行人主体评级调整或将导致交银香港的发行人主体评级发生相应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