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誉:确认中国建筑国际(03311.HK)“BBB+”长期发行人评级,展望“稳定”
久期财经讯,9月10日,惠誉确认中国建筑国际集团有限公司(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简称“中国建筑国际”,03311.HK)长期发行人违约评级(IDR)和高级无抵押评级为“BBB+”。展望为稳定。
惠誉同时确认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Finance (Cayman) II Limited发行、中国建筑国际担保的票息率3.875%、2027年11月29日到期的存续高级无抵押美元票据的评级为“BBB+”。
根据惠誉《母子公司评级关联性标准》中“母强子弱”的评级路径,中国建筑国际的评级体现了其与直接母公司中国海外集团有限公司(China Overseas Holdings Limied,简称“中国海外”)及最终母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Limited,简称“中国建筑”,A-/稳定)之间的关联性为强。评级展望稳定反映了惠誉预计中国建筑国际将保持与母公司之间的强关联性。
关键评级驱动因素
与母公司关联性强:惠誉基于其对中国海外信用状况的评估结果下调子级得出中国建筑国际的评级。惠誉评定中国海外在法律层面为中国建筑国际提供支持的意愿为“中等”,这是因为中国海外的银行贷款文件包含的交叉违约条款规定,中国建筑国际若违约将导致中国海外层面的债务加速到期。
此外,鉴于中国建筑国际对母公司的财务贡献度及其作为母公司下设主要的工程建设业务平台的地位,惠誉评定中国海外在战略与运营层面向中国建筑国际提供支持的意愿均为“中等”。2024年,中国建筑国际占中国海外营收、EBITDA的比例为30%以上,与总债务和资产占比为20%以上。
香港特区市场为公司业务增长动力:2025年上半年,中国建筑国际收入与2024年上半年基本持平(2024年全年收入同比增长1%),主要得益于香港特区市场的增长抵消了内地及澳门特区市场的疲软。2025年上半年,香港特区市场收入同比大幅增长40%,2024年全年增长33%,主要受香港特区基础设施及公共住房项目扩张推动。相比之下,2025年上半年及2024年全年,中国内地市场收入同比分别下降9%(因行业整体处于转型);澳门特区市场收入同比分别下降62%及18%(因缺乏大型项目)。
惠誉预计未来几年香港特区市场将继续成为中国建筑国际的主要增长动力,抵消中国内地及澳门特区市场的增速放缓。近年来,香港特区政府大力推动北部都会区建设及公共住房等大型基建项目,而作为香港特区市场的龙头企业,中国建筑国际将成为这些新大型公共项目的主要受益者。
财务状况稳步改善:惠誉预计,随着经营现金流生成能力提升,2025-2028年中国建筑国际的EBITDA净杠杆率将逐步降至4倍以下。香港特区市场项目贡献的增加、向政府定向回购项目(此类项目周转更快、公私合作项目现金支出更低)的倾斜,将推动中国建筑国际经营现金流改善。此外,2025-2028年,中国建筑国际的EBITDA利息覆盖率或升至5.0倍(因中国境内融资成本下降,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其人民币计价有息负债占总有息负债的约84%)。
同业分析
惠誉根据其《母子公司评级关联性标准》,结合母公司在法律、运营和战略层面为中国建筑国际提供支持的意愿均为中等的评估结果,在中国建筑国际的母公司中国海外信用状况的内部评估结果的基础上下调子级得出中国建筑国际的评级。中国建筑国际与母公司的关联关系与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BBB+/稳定)等同业类似——后者的评级亦从母公司评级下调一个子级得出。
关键评级假设
惠誉在评级情景中对发行人的关键假设包括:
- 2025-2028年收入增速为3.9%-7.6%;
- 2025-2028年EBITDA利润率为11.9%-12.9%;
- 2025-2028年资本密集度为0.7%。
评级敏感性
可能单独或共同导致惠誉采取负面评级行动/下调评级的因素包括:
- 中国建筑国际母公司的信用状况走弱;
- 中国建筑国际与其母公司之间的关联性减弱。
可能单独或共同导致惠誉采取正面评级行动/上调评级的因素包括:
- 中国建筑国际母公司的信用状况改善;
- 中国建筑国际与其母公司之间的关联性增强。
流动性与债务结构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中国建筑国际持有330亿元人民币可用现金,同期短期债务(含一年内可赎回的永续资本证券)为230亿元人民币。惠誉预计,截至2024年末,公司持有的可用现金及未提取银行信贷额度(超1300亿港元)将为短期流动性提供充足支持。
发行人简介
中国建筑国际是港澳地区最大的总承建商之一,亦在中国内地开展城市综合投资运营业务。中国建筑国际在香港特区上市,持有其上市子公司中国建筑兴业集团有限公司71%的股权,后者是一家幕墙和建筑外立面解决方案提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