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迪:确认恒生银行(00011.HK)“Aa3”本外币长期存款评级,展望“稳定”
久期财经讯,10月11日,穆迪确认恒生银行有限公司(Hang Seng Bank Limited,简称“恒生银行”,00011.HK)的本币和外币长期/短期存款评级为“Aa3/P-1”,本币存单(CD)计划评级为“(P)Aa3”,基础信用评估(BCA)为“a3”,调整后的BCA为“a2”,本币和外币长期/短期交易对手风险评级(CRR)为“Aa2/ P-1”,长期/短期交易对手风险评估(CR)为“Aa2(cr) /P-1(cr)”。
恒生银行长期存款评级展望维持稳定。
本次评级行动是在汇丰控股有限公司(HSBC Holdings plc,简称“汇丰控股”,00005.HK,A3/稳定,BCA:a3)与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The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 Limited,简称“汇丰银行”,Aa3/稳定,BCA:a2)于2025年10月9日发布关于恒生银行私有化声明之后开展的。
评级依据
恒生银行长期存款评级获确认且展望稳定,这表明穆迪认为该行在成为汇丰控股的全资子公司后,将维持强劲的资本状况、资金实力以及流动性水平。此外,穆迪预计恒生银行将受益于汇丰集团的产品、网络和客户基准,以及运营效率和风险控制的提高。上述信用优势抵消了目前对其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的压力。
在完成私有化后,恒生银行将依据相关条例继续保留其作为持牌银行的独立授权资质,拥有自身独立的治理架构、品牌形象、独特的客户服务理念以及分行网络。
鉴于恒生银行私有化对其董事会结构、政策制定以及操作流程等方面的影响,穆迪将这一事件纳入环境、社会与治理(ESG)框架下的治理因素考量范畴。基于这一变化,穆迪预期恒生银行与汇丰银行之间将实现更高程度的整合并产生更强的协同效应。本次评级行动反映了恒生银行治理水平可能提升所带来的影响。
恒生银行的a3基础信用评估基于其所处市场强劲的宏观经济环境。穆迪采用该行主要市场银行系统宏观经济状况的贷款加权平均值进行评估,这些市场包括中国内地、香港特区以及亚太地区(不包括日本和澳大利亚)。
截至2025年6月底,汇丰银行持有恒生银行62.83%的股份,对其形成控股。基于汇丰银行提供的极高水平的关联方支持,恒生银行的调整后基础信用评估上调一个子级至a2。截至2025年6月底,恒生银行在汇丰银行合并总资产中占比达16%。
在香港特区的运营处置机制下,穆迪预计监管机构会将恒生银行与汇丰银行认定为同一处置集团的组成部分。因此,穆迪在合并的基准上对两家银行进行了高级解困损失(LGF)分析,并对两者应用相同的LGF评级调整结果。依据穆迪的高级LGF分析,恒生银行的CRR和CR评估在调整后基础信用评估的基准上上调三个子级,其长期存款评级上调两个子级,CD计划评级上调一个子级。
穆迪假设政府支持恒生银行评级的可能性为中等,因为政府打算根据修订后的处置机制为债权人纾困,以及于该银行的系统重要性。基于这一假设,该行CD计划评级上调一个子级,但长期存款评级、CRR以CR评估并未因此上调。
可能导致评级上调或下调的因素
如果恒生银行次级债务的从属层级提高,从而降低存款在违约情况下的损失,穆迪可能会上调该行的长期存款评级。
若出现以下情况,恒生银行的基础信用评估可能会上调:(1)该行资产质量持续改善,问题贷款/总贷款比率稳定保持在3%以下;(2)该行维持稳定的资本状况与良好的盈利能力,净利润/有形银行资产比率持续高于1%;(3)该行保持强大的资金与流动性状况,市场融资/有形银行资产比率低于10%,且流动性银行资产/有形银行资产比率高于30%。
若出现以下情况,穆迪可能会下调恒生银行的长期存款评级:(1)汇丰银行的基础信用评估下调,表明其在必要时对恒生银行的支持能力下降;(2)该行次级债务的从属层级降低,导致存款在违约情况下的损失增加 。
若出现以下情况,恒生银行的CD计划评级、CRR以及CR评估可能会被下调:(1)汇丰银行的基础信用评估下调;(2)该行次级债务的从属层级降低,导致大额存单在违约情况下的损失增加。
若出现以下情况,恒生银行的基础信用评估(BCA)可能会被下调:(1)该行资产质量恶化,尤其是其在香港特区商业房地产领域敞口的抵押物估值大幅下降;(2)该行盈利能力减弱,净利润/有形银行资产比率持续低于0.7%;(3)该行有形普通股权益/风险加权资产比率持续低于15%;(4)该行的资金与流动性状况显著恶化。
恒生银行总部位于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截至2025年6月底,该行总资产达1.8万亿港元(约合2320亿美元)。